葬在南京紫金山腳下的明初功臣中,有兩位兄弟關系,一個是海國公吳禎,另一個是江國公吳良。這兩位兄弟生前都忠心耿耿地為一位君主服務,死后被葬在一起,可以說是皇帝的恩典。然而,去過這兩處墓葬的人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作為同樣被封為國公,為什么兩人的墓葬石刻風格卻如此不同呢?
吳良和吳禎兄弟,安徽定遠人,都是明初名將。吳良早年隨朱元璋起兵,后鎮守江陰,抵御張士誠,成為朱元璋的東南屏障。其墓葬石刻,無論高度大小還是精細度,都與另外一位皖國公仇成的差不多,應當屬于正常的國公級別。
然而,作為弟弟的吳禎,其墓葬石刻卻超出了這一級別,顯得更加高大威猛,雕琢也精細得多。再仔細看,會發現,吳良墓前武將石刻所穿服飾與吳禎墓前武將石刻所穿盔甲也有巨大差異,吳禎墓的武將石刻肩膀部位有獸首,而吳良墓前的則無。從明代官服制度上來看,吳禎墓石刻的武將乃有官階的,而吳良墓石刻則是無官階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筆者查閱了此二人的離世時間,吳禎逝于1379年,而吳良則逝于1381年,都是在洪武時期,應當可以排除因為兩人建陵時差問題而導致陵墓石刻差異的因素。那么,還有什么會影響到兩個相同品級的功臣石刻的不同呢?
帶著這個疑問,筆者翻查了歷史資料,在《英烈傳》中找到了蛛絲馬跡。這里面說到,吳禎曾經做過朱元璋的親衛隊隊長。這個職位看起來官不大,但是要曉得,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需要是皇帝最信任的人,這是其一。在《英烈傳》中還寫到,吳禎曾阻止了一次暗殺行動,救了朱元璋一命。
親衛隊隊長加上救命之恩,也許這就是朱元璋給予吳禎特別對待的原因了吧。
商鞅變法為強大秦國為何卻被殘忍的五馬分尸
? 上一篇
中俄萬里茶道 亦為漢口茶葉由俄國轉銷至歐美通道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