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于唐代的樂山大佛坐落于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在漫長的歷史中,它經歷了風雨洗禮。據歷史記載,此處曾發生過多起沉船事件,因此海通禪師召集人力修建大佛,以保江上行船的安全。令人驚訝的是,這座石雕竟然在歷史上發生過四次閉眼事件。傳聞每一次樂山大佛閉眼事件發生時,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天災人禍。這究竟是巧合還是蒼天有眼呢?
網絡配圖
樂山大佛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不是為開發旅游,而是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匯流處經常發生沉船事故,當地老百姓為了鎮江水而建了這么一尊大佛。有意思的是,自從建了大佛之后,未發生過一起沉船事故。
樂山大佛高71米,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 ,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樂山人民人人敬佛,親切地稱這尊大佛為“大佛老爺子”。樂山最高的建筑物68米,不是樂山市沒有經濟能力蓋更高的樓, 而是有語: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
網絡配圖
根據相關記載,樂山大佛閉眼事件達到4次,而每一次都是和當時的著名歷史事件有關。下面大家就跟隨我們一起,去看看樂山大佛閉眼事件的照片以及了解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樂山大佛如此悲憤以及喜悅:
樂山大佛閉眼事件回顧:分別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
1962年的樂山大佛閉眼事件,遇上了百年難遇的三年連天的自然災害,餓死的人數于萬計,岷山上漂浮眾多尸體,大佛不忍看這人間的悲劇,痛苦的閉上眼睛并默默的流淚。
網絡配圖
1963年的時候,災情不見好轉,餓死的人繼續增加,大佛無力拯救蒼生,再一次的閉眼默默流淚。 1976年的樂山大佛閉眼事件,唐山大地震死傷數十萬,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科學研究顯示,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酸雨的污染導致佛像的上眼簾黑色素增加,從視覺上看,就感覺佛像閉眼了。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大氣中的致酸性氣體增多,樂山又屬于一個雨水相對較多,空氣濕度大的城市,以前古時候,空氣沒受污染的時候,就沒有佛像閉眼的說法。
前些年因為佛像污染實在太嚴重了,樂山市政府組織了多次對大佛的全面清潔工作,樂山大佛閉眼事件就再也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