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孝莊文皇后一點兒也不陌生。多年前,一部電視劇《孝莊秘史》把孝莊和皇太極、多爾袞乃至降臣洪承疇之間的感情刻畫得那叫一個細(xì)膩,尤其是咆哮哥馬景濤扮演的多爾袞死去的那一集,不知賺了多少眼淚。還有一部《康熙王朝》,斯琴高娃扮演的孝莊則大氣磅礴智勇兼?zhèn)洌慌膳畯娙诵蜗蟆?/p>
孝莊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當(dāng)初孝莊十三歲就成了皇太極的側(cè)福晉,她憑借自己的能力與手腕籠絡(luò)各方勢力,在皇太極死后讓自己唯一的兒子登上了皇位。福臨二十四歲去世,她在痛失愛子之后還要輔佐小孫子康熙繼承大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大清盛世。
網(wǎng)絡(luò)配圖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yǎng)、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那么大清孝莊皇太后死后37年不下葬,到底是為什么?三十多年間,為什么康熙大帝一直不將祖母下葬呢?后來雍正解釋為康熙與祖母感情篤深,不忍下葬。但是這個說法是于情于理都說不通的,古人講究“入土為安”,這其中應(yīng)該是有隱情的。
網(wǎng)絡(luò)配圖
公元1688年1月27日,這位輔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后,孝莊皇后并沒能戰(zhàn)勝病魔,終是撒手人寰。因為她生前曾囑托康熙,不要將她葬在自己丈夫的陵寢內(nèi),只要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愿意忤逆祖母的遺愿,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暫時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置放孝莊皇后的靈柩。這一放直到公元1725年,(也就一放放了37年)才葬入地宮之中。
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為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孝陵范圍內(nèi),最尊貴的地方已經(jīng)建有順治帝的陵寢,如果將孝莊皇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而孝莊皇后生前又不愿意于丈夫合葬,因此后世子孫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地址,再建造一處陵寢。
孝順的康熙實在是不知道該怎樣為祖母安排。他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cè)五間殿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在孝陵紅墻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這一拖就是好幾十年。
網(wǎng)絡(luò)配圖
后來,康熙也去世了,雍正帝即位。自己老爸的陵寢已經(jīng)確定為景陵地宮,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就要下葬了,可是自己的祖奶奶孝莊到底該葬在哪兒還沒有著落呢!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要求給孝莊文皇后建陵,剛剛即位的雍正可是非常棘手,老爸沒解決的問題拋給了他,一個弄不好,就會背上不孝子孫的罪名。要說雍正的手段還真不是夸的,他想了個主意,把大臣們找來了,先歌頌了一下孝莊的偉大慈愛,然后再提到孝莊希望自己和子孫在一起的遺囑,最后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了合葬這回事兒其實沒啥,合葬就是個形式。大清朝自孝莊文皇后死后,國運蒸蒸日上,說明她棺槨所在的地方是個風(fēng)水寶地,而且她老人家一再強調(diào)喜歡跟兒子福臨挨著,咱不能違逆了老祖宗的意思啊!
群臣們一合計,皇上的意思非常明顯。于是,20多天后,群臣上奏:我大清四海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暫安奉殿真是個好地方,我們請求在那兒建陵!雍正大筆一揮,同意!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廷正式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孝莊終于得以真正安歇了。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guī)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