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壇幾乎是以豪放派為主導的文學流派,其中包括靖康之恥、國土分裂,甚至朝廷偏安茍合、打壓主戰派等種種不幸的歷史事件,深深地刺痛著當時詞壇文人的壯志雄心。因此,那些志不得遂的壯志,便只得通過寫慷慨激昂的豪放壯詞來表達內心的憤懣和哀痛。
南宋豪放派至辛棄疾為巔峰,以至于后世稱其為“辛派”,其中以辛棄疾成就最高,而有三位姓劉的詞人也是其中翹楚,并稱“辛派三劉”,他們便是:劉克莊、劉辰翁、劉過。
今天咱們講的便是詞人劉過!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一生四次科舉不第,只得布衣之身流落江湖。雖是布衣,但他始終掛念國家時局,所作詩詞大多是為抗金疾呼的悲壯之風。而且劉過也以布衣之身與當時名士陸游、陳亮、辛棄疾等相交頗深,據傳與辛棄疾還是莫逆之交。
且欣賞劉過的一首經典之作——《唐多令》,其中一個憂傷的千古名句你一定聽過:
唐多令
南宋·劉過
序: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的詞作被后人評價為“狂逸俊致”,所謂“狂逸”便是其詞多狂放不羈,而俊致則是他的另一種風格,如這首《唐多令》。寫這首詞時,正值韓侂胄欲啟北伐,劉過與諸多好友登臨武昌安遠樓,感嘆時事,抒發今昔之慨,寫下了這首詞。
詞中上闋寫登樓所見之景,筆墨略點而過,便宕開一筆從空間之景寫到時間之回溯。后數句一波三折,寫昔日之“系舟游歷”到今日“暮年蹉跎”,字里行間滿是喟嘆。
下闋則純寫情,以“黃鶴磯頭”的典故帶起,引出“故人”之念,深沉凄涼,然而后一句驀然“舊江山渾是新愁”才真正深化到了所要表達的憂愁:江山分裂仍舊之愁、卻又添了韓侂胄冒險北伐之新愁。然而詞人一介布衣,面對時局無能為力,空有悲從中來!
結尾一句“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如強顏歡笑、苦中作樂,桂花載酒,卻人非少年,難以忘卻這國家之恨、身世之悲!這一句渾然天成,讀來哀戚無窮,令人共鳴不已,成為一句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而劉過的這首《唐多令》也被后世詞壇贊譽為“數百年絕作”。據說《唐多令》這個詞牌在此之前頗為冷僻,少有詞人填詞,而劉過這首詞傳唱天下后,世人紛紛效仿,連與他齊名的劉辰翁都以劉過詞韻和了七首《唐多令》。一詞出而帶火了一個詞牌,可見這首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