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所有國家事務,無論大小,只要皇帝想管都能管。因此,為了爭奪皇位,無數人頭破血流、骨肉相殘。然而,皇帝也是一個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時刻握有權力。這也導致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兩大劣疾: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許多王朝因為這兩個原因而滅亡。比如,西漢亡于外戚專權,而東漢在吸取西漢教訓后試圖打壓外戚,結果卻被宦官專權所摧毀。這說明前朝對后朝仍然有著一定的影響。
明朝也是如此,立國二百多年沒有出現過外企專權,可宦官亂政可是明朝一大特色。那么明朝為什么沒有外戚擁有實權呢?主要是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的教訓。元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是蒙古族建立的,而由于蒙古族的習俗,元朝的太后和皇后得勢力特別大,元朝統治階級為爭權也是混亂不堪,這才導致了強大的大元帝國立國不到一百年就滅亡。而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自然是要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他就下令后妃不得干政。而后朱元璋為了集中皇權又廢除了宰相,于是每天都得處理一大堆政務,也是辛苦。
后來繼位的皇帝沒有朱元璋那么厲害,能做到事必躬親,于是創立了一個內閣制度,內閣就作為皇帝的咨詢機構,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剛開始內閣成員的官品并不高,因為明朝初期的皇帝都還算勤政,用到內閣的時候并不多,之后的皇帝就不一樣了。正德皇帝、嘉靖皇帝、萬歷皇帝等等,一個比一個荒唐,都無心政事。皇帝不理政但國家還要運轉,這個時候內閣就挺身而出了。內閣掌管權利,自然就沒那些外戚什么事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明朝的大臣就敢于上諫,比如著名清官海瑞就曾經上疏給嘉靖皇帝說他懶惰,不工作,把嘉靖大罵一頓。海瑞以為皇帝看到后很定會大怒殺他,所以他棺材都準備好了。而嘉靖帝沒有殺他,因為海瑞為人正直,誰都敢罵,把朝中大臣都得罪了一遍,嘉靖帝還需要他監督百官呢。還有之后的楊漣僅僅是六品官,卻能清楚的看清形勢,幫助天啟皇帝上位。所以有這么多負責任的大臣,外戚哪還能來橫插一腳。
不過明朝雖沒有外戚專權,可它的宦官亂政治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