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的男人為什么都要頂著一個大辮子,而女人不用呢?這其實涉及到清朝的統治者滿族人的文化和習慣。滿族起源于女真人,而女真人的起源又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
傳說舜、禹時代,已與中原有了聯系。舜時,息慎氏朝,貢弓矢﹔禹定九州,周邊各族“各職來貢”的,東北夷即有肅慎。但是真正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于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并了許多部落。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并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
而有記載的女真人發型,也就是北宋南宋時期,當時的女真人腦袋后面就是一根“豬尾巴”,學名叫“金錢鼠尾”,那這個“金錢鼠尾”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就是將四周頭發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發,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發,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通過穿過銅錢即方孔圓錢的方孔檢驗,才算合格,故名為金錢鼠尾辮。
歷史上清朝早期的男人,都是強制必須剃成金錢鼠尾辮,想想就惡心;滿清入關占據中國后,滿族統治者規定蒙古族、漢族改剃滿族發型的政策。不是所有民族都要變更發型:厄魯特不用,朝鮮人不用,維吾爾族四等以上伯克才要,藏族就只有藏軍需要。
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后,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發。”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漢族人民為保護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進行了此起彼伏的斗爭。清朝統治者對此進行了暴力鎮壓,例如1645年發生的嘉定三屠與“剃發易服”有關。斗爭歷經37年之久,最終結果是滿族封建統治者取得勝利,漢族大部分生者都剃發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堅持不愿改換衣冠者要么被殺,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門,帶發修行。
據不完整統計,滿清為了徹底將“剃發令”執行下去,大概屠殺了近千人漢人,經此一劫,漢族人口銳減,而滿族也通過“剃發令”徹底的掌控了華夏。
至于我們看的清宮戲里滿族男子都梳著陰陽頭,就是頭發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編成發辮的發型,則是晚清時期才出現;原因大概是滿族人也覺得以前的鼠尾巴和后來的豬尾巴都太丑了,而且打理起來也麻煩,但是又不能完全拋棄“祖宗列制”,進行的一種發型演變。
辮子和剃頭是成反比的,這時的辮子已經簡直比一條小蛇還粗!為什么會長粗?遺老張鈁《清末社會鱗爪》記載:清軍“在打交手白刃戰時,將辮子纏于脖項,借以避刀砍。所以軍人的辮子較大,如發少則搭以假發,或加黑絲線,以壯其形態。”就這樣,滿清的辮子,經歷了:鼠尾——豬尾——蛇尾的發展過程,才發展到我們今天認識的陰陽頭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