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崇禎自認為“朕非亡國之君”!那么明朝為什么會亡于一個殫精竭慮的皇帝呢?

  崇禎曾自稱為“朕非亡國之君”,然而明朝最終還是亡于一個殫精竭慮的皇帝。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和故事,就快來看看吧!

  崇禎皇帝明明就是亡國之君,但他卻到死也不承認,一再宣稱“朕非亡國之君”,而且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后世大多也持此論,說明實亡于萬歷。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似乎和真實的歷史頗有出入。

  如果了解崇禎帝的話,就不難發現他是一個自視極高的帝王,他在位17年,確曾為挽救大明而竭盡全力,光是內閣大學士就任用了50人之多。然而,明王朝的統治江河日下,兩個對手農民軍和清朝都想置他于死地。

  崇禎帝不甘心當亡國之君,氣急敗壞地抱怨大臣無能,說什么“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就是在煤山上吊前,仍認為“皆諸臣之誤朕也”,把亡國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或許是他以身殉國的原因,連其對手李自成和清朝都給予了他很大的憐憫、同情,這也讓很多人不再指斥他的亡國之責。《明史》中也有“莊烈非亡國之君”的說法,似乎這事已成公論。

  歷史有時就是讓人難以琢磨,明朝為什么沒有亡于怠政而好貨的神宗,也沒有亡于一心鉆研木工而又荒嬉的熹宗,最終卻亡于殫精竭慮的崇禎帝,這的確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其實,怠政、荒嬉和殫精竭慮并不能直接和亡國掛鉤,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皇帝代表著最高的皇權,也代表著一種制度。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也可以借用皇帝制度發揮個人的作用。如張居正和魏忠賢,一個利用皇帝行善,一個利用皇帝作惡。

  崇禎帝是個自行其是的皇帝,他剛愎自用而又狐疑不決,獨斷專行又喜阿諛奉承,結果忠正者因耿直而被廢黜,小人則逢迎而得勢。在1644年的時候,崇禎帝的周圍已經不存在讓他信服的人,但明朝并非沒有這樣的人,之前的袁崇煥、盧象升、孫承宗、徐光啟都稱得上是不世之才,最終或死于非命,或無用武之地。

  孫傳庭、洪承疇又何嘗不是人才,而他們也是在崇禎的逼迫下,一個喪命于農民軍,一個降于清朝。剩下的就只有像唯唯諾諾的陳演、魏藻德之輩了。造成這樣的局面,完全是崇禎帝咎由自取。

  如果仔細分析1644年的局勢,我們可以發現崇禎帝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可以說大明并非到了非亡的地步。盡管明朝被農民軍和清軍打得丟盔棄甲,體無完膚,但仍然控制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最富庶的江浙地區并沒有被戰爭波及,明朝可以調動的人力、財力比其他兩個對手的總和還要多。

  政治上,明朝統治階級中的大小官僚仍然是忠貞不二,仍然同心協力維護封建統治,除了一些將領在戰場上兵敗投降外,明朝內部并沒有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

  軍事上,比農民軍戰斗力更強的八旗奮戰了幾十年,始終未能逾山海關一步,而且連寧遠城也沒能打下來。這除關寧鐵騎戰斗力較強外,更在于明朝的統治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就能連根拔起。因此,清軍幾次南下危及京師,最終又退回關外,這也說明滅亡明朝的時機沒有成熟。

  經濟上,崇禎末年確實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特別是軍餉問題,但主要原因還是江南財賦無法運到京師。崇禎如果放棄北京,完全可以擺脫軍餉的困難而重振雄風。歷史上唐玄宗入蜀,宋高宗南渡,都使國祚得以延續,況且明成祖還為他在南京保留了一整套政府機構。

  但面子和虛榮讓崇禎下不了南遷的決心,他甚至還有點瞧不起維持半壁江山的宋高宗。其實崇禎帝內心是想南遷的,但他覺得丟下宗廟南遷又不光彩,于是想讓大學士陳演等人主動提出來,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責任推給臣下了。

  然而,有了熊廷弼、袁崇煥、陳新甲等人因失地議和被誅殺的血的教訓,百官們誰也不肯再當替罪羊了。事到如今,南遷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由于崇禎的舉棋不定,喪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機,最終才上演了煤山自縊的悲劇。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