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后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對于君王的后宮情況,我們總喜歡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來形容,認為君王有很多嬪妃。因為,君王擁有無上的權力,自然有很多女人。
只是,用這個形容詞是否得當,我們還需要細細的考究一下。

“三宮”在古代指的是諸侯的夫人。據《谷梁傳桓公》記載:“甸粟而納之三宮”。楊士勛向我們說明了這個情況:“按照禮法,君王可以擁有六宮,而諸侯只能有三宮。”所以,“三宮”指的是諸侯的三位夫人,而不是君王的妻子們。
至于“六院”,應當是從“六宮”演變而來的。“六宮”原本指的是皇后居住的宮殿,后面才用來指代君王的所有妻子。《周禮》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說法,說的就是皇后的寢宮有六個,一個是正寢,五個是燕寢,故合稱“六宮”。在《昏議》中,也有這樣的說法:“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后來,經專家鑒定,這樣的說法更適合用來形容君王的后宮情況。
雖然,“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并不準確,但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是有等級區分的。據《隋書后妃傳》記載,隋朝的貴妃、淑妃、德妃并稱為“三夫人”,位居一等;順儀、順華、順容、修華、修儀、修容、充容、充華、充儀合稱為“九嬪”,位居二等;婕妤位居三等;美人、才人位居四等;寶林位居五等;御女位居六等;采女位居七等。由此可見,君王的女人等級區分非常明顯,等級越高身份越尊貴。

其實,對于皇帝妻子的鑒定是挺模糊的。廣義上,宮里的女子都應該是皇帝的女人,當然,除了與皇帝有直接血緣關系的女子。可是,絕大部分宮女都得不到皇帝的垂青,她們過得還不如普通老百姓。對于宮女的怨恨,我們可以從唐詩中找到答案。“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宮女日夜盼著能遇到皇帝,可是,每次這個愿望都落空了。所以,她們很是痛苦!
此外,宮里的女子都在皇帝身邊,但是,她們并非全是皇帝的女人。其實,皇帝并非全都擁有很多的妻子,也有擁有一個妻子的,即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其中,皇帝遵從“一夫一妻”制,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真的“一夫一妻”制,他確實只有一個老婆;
另一種是表面上的“一夫一妻”制,他的其他老婆沒有上史籍,所以,后人不得知而已。
南吳皇帝楊溥,他雖然貴為皇帝,卻總受臣子們的欺負。所以,在臣子們的嚴加看管下,他不敢娶第二個老婆。元朝皇帝懿璘質班年僅七歲就過世了,對于這樣的皇帝來說一個妻子都嫌多,更別說多個妻子了。還有一些皇帝,史料記載他只有一個妻子,其實是有意跟其她女子行夫妻之實而不愿有夫妻之名。

古時,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普遍有“多子多福”的想法。
但是,要想實現“多子多福”,勢必先要有“多妻”。然而,妻子一多,難免就會爭風吃醋,制造家庭矛盾。還有,“多妻”并不一定會“多子”,比如:南宋皇帝趙構,他的妻子有七個,卻沒有給他生過一個兒子。后來,趙構只能從皇室過繼一個兒子,讓他實現傳承帝位的大事。
此外,明朝皇帝朱由校有四個妻子,她們也沒有給朱由校生過一個兒子。不得已,朱由校只能將皇位讓給弟弟朱由檢。清朝皇帝載淳有五個妻子,也沒有兒子可以傳承大位,只能將帝位讓給自己的堂弟載湉。其實,“一夫多妻”制,似乎也應該考慮正室的感受。
如果,正室堅決不同意丈夫納妾,丈夫也做不到“一夫多妻”。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就十分厲害,她不允許其他女子在隋文帝身邊,因此,跟隋文帝立下了“誓無異生之子”。然而,楊堅在當上皇帝后,也開始花心了。有一次,他將一位宮女招來侍寢,之后,獨孤皇后知道了這個事情,立即處死了那個宮女,一是不想留下隱患,二是給丈夫楊堅以警告。后來,獨孤皇后去世了,楊堅又偷偷的冊立了好幾位妃子。

其實,在歷史上,還沒有哪位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可能只是一種夸張的描述,實在是不夠準確。此外,世人總喜歡將隋煬帝楊廣和金朝皇帝完顏亮從眾多的皇帝中拎出來,再將兩人的荒淫史說上一遍。但是,這些內容也都不一定是真實的,在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后,總是有夸大的嫌疑。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多數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而“好色”本無可厚非,更何況,高高在上的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怎么可能不想多擁有幾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呢?所以,不管皇帝是否真的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只要他們想,便可以擁有。
但是,想成為皇帝的女人卻沒有那么容易,不僅要有姣好的容貌,還要有手腕,不然的話,怎么在后宮生存呢?所以,如果以上條件都不能滿足,那還是踏踏實實做一個家庭主婦的好,過最普通的日子。
參考資料:
【《禮·昏儀》、《谷梁傳桓公》、《周禮·天宮內宰》、《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