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朱元璋兒子的下場的讀者?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快來往下看吧!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于應天皇宮,葬于紫金山明孝陵。在他的遺詔中,除了指令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外,還特別強調了一點:“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意思就是指在外封王的兒子們,不用來京師拜祭。很明顯他是擔心那些人帶著兵馬來鬧事,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有好多藩王是不服氣。那么朱元璋究竟有多少個兒子?又封了多少個藩王呢?他們的最終結局都是怎樣的呢?

長子朱標,生母馬皇后,朱元璋稱吳王時,立朱標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在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陜西回來后,因風寒病逝,謚“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
次子朱樉,生母為馬皇后,朱樉幼年聰慧,嚴毅英武,1370年獲封秦王。朱樉曾奉命征討洮州并獲勝,以此受到的賞賜極多。1395年,朱樉薨逝,享年39歲,謚號為愍,王妃殉葬。其子秦隱王朱尚炳嗣爵。秦王位號共傳十一世,十六王。
三子朱棡,生母為馬皇后,九大攘夷塞王之一,1370年獲封晉王并就藩太原。朱棡驕縱不法,被人上告欲謀反,幸得朱標調護求情才免于被罰。是時,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并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筑城屯田。1398年,朱棡薨逝,享年40歲,謚號為恭。

四子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后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初封燕王并就藩北平。后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打敗建文帝,于1402年在南京稱帝,在位二十二年。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并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五子朱橚,生母為碽妃,朱棣的胞弟,1370年獲封吳王,1378年改封周王。朱橚好學,能辭賦,曾組織編寫過多部醫書,可謂多才多藝。1425年,朱橚薨逝,享年64歲,謚號為定。
六子朱楨,生母為胡妃,1370年獲封楚王。朱楨曾參與平定蠻夷、遠征云南、征討西蠻等戰事,屢建戰功。1424年,朱楨薨逝,享年60歲,謚號為昭。
七子朱榑,生母為達定妃,1370年獲封齊王。洪武年間曾參與北征,因此以軍功自傲。建文帝登基后,廢朱榑為庶人,成祖朝一度恢復王爵,但數年后又托故將其廢黜,并軟禁至死。1428年,朱榑薨逝,享年64歲,謚號為恭。

八子朱梓,生母為達定妃,1370年獲封潭王。1390年,朱梓的岳父于顯、舅子于琥因受胡惟庸案牽連伏誅,朱梓亦因畏懼自焚而死,享年31歲。由于死后無子,封國被除。
九子朱杞,生母不詳,1370年獲封趙王,但同年底便夭折,時年僅1歲。
十子朱檀,生母為郭寧妃,1370年獲封魯王。朱檀好文能詩、謙恭下士,頗有令名,但喜歡服食金丹,已致毒發傷目而死。1390年,朱檀薨逝,享年20歲,朱元璋十分厭惡他的行為,謚號為荒。朱檀雖然短壽,但他的獨子魯靖王朱肇輝卻在位六十四年,后代人丁興旺,共傳十代。
十一子朱椿,生母為郭惠妃,1378年獲封蜀王。朱椿愛好文學、舉止優雅,在朝中有“蜀秀才”的美稱。1423年,朱椿薨逝,享年52歲,謚號為獻。

十二子朱柏,生母為胡順妃,1378年獲封湘王。朱柏因喜談軍事被人上告有謀反嫌疑,建文帝遂托故問罪。1399年,朱柏因畏懼自焚而死,享年28歲,謚號為戾,成祖朝改謚為獻。朱柏身后無子,故封國被廢。
十三子朱桂,生母為郭惠妃,1378年獲封豫王,1392年改封代王。建文帝時曾廢朱桂為庶人,成祖朝恢復王爵。1446年,朱桂薨逝,享年72歲,謚號為簡。
十四子朱楧,生母為郜妃,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1378年獲封漢王,1392年改封肅王。成祖在位時,朱楧因錘殺衛卒三人及私自接受哈密衛獻馬,被朝廷懲罰。1420年,朱楧薨逝,享年46歲,謚號為莊。
十五子朱植,生母為韓妃,1378年獲封衛王,1392年改封遼王,就藩廣寧州,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朱植熟習軍旅,屢樹軍功。朱棣奪得帝位后,埋怨朱植在靖難之變時不支持自己,所以不喜歡他。并借故削其兵權護衛。1424年,朱植薨逝,享年47歲,謚號為簡。

十六子朱栴,母妃皇貴人余氏,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于詩文。1391年獲封慶王。1436年,寧夏總兵官史昭參奏朱栴不法。兩年后,朱栴請求徙國以躲避史昭被英宗拒絕,致其郁郁而終。1438年,朱栴薨逝,享年60歲,謚號為靖。
十七子朱權,生母為楊妃,1391年獲封寧王。朱權以善于謀略著稱,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靖難之役”期間遭朱棣綁架,被迫參與叛亂。成祖奪位后,對朱權嚴加看管。朱權只好將心思寄托于道教、戲劇、文學,郁郁而終。1448年,朱栴薨逝,享年70歲,謚號為獻。
十八子朱楩,生母為周妃,1391年獲封岷王,后改鎮云南。朱楩在建文帝時被廢為庶人,成祖朝恢復爵位,后被削去護衛并嚴加看管,自云南北遷至湖南武岡。1450年,朱楩薨逝,享年71歲,謚號為莊。
十九子朱橞,生母為郭惠妃,1391年獲封谷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自幼聰穎好學,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后自恃迎成祖進金川門有功,驕橫霸道,陷害忠良,于永樂十五年被廢為庶人,宣德三年在獄中去世。

二十子朱松,生母為周妃,1391年獲封韓王。朱松為人謹慎、聰慧機敏,博覽群書、熟知古今。1407年,朱松未就藩便薨逝,享年27歲,謚號為憲。
二十一子朱模,生母為趙妃,1391年獲封沈王,就藩于潞州。1431年,朱模薨逝,享年51歲,謚號為簡。
二十二子朱楹,生母不詳,1391年獲封安王。1417年,朱楹薨逝,享年35歲,謚號為惠。無子,國除。
二十三子朱桱,生母為李妃,1391年獲封唐王。1415年,朱桱薨逝,享年29歲,謚號為定。
二十四子朱棟,生母為劉妃,1391年獲封郢王。1414年,朱棟薨逝,享年26歲,謚號為靖。無子,國除。
二十五子朱?,生母為葛妃,1391年獲封伊王。朱?為人殘暴、荒淫無恥,經常胡作非為、殘害百姓,名聲極臭。1414年,朱?薨逝,享年26歲,謚號為厲。
二十六子朱楠,生母為尚妃,1394年出生,滿月沒多久便夭折,沒有封爵。

除了二十六個兒子之外,朱元璋還育有十六個女兒,加在一起一共是四十二個子女,在中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里,如此眾多的子女也是排名靠前的(少于宋徽宗的六十五個子女)。但他的一個決定也為之后明朝的滅亡提前埋下了伏筆,那就是大封藩王,這樣的分封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皇權,但也造成了諸王手握兵權,與民爭利,土地兼并更是愈演愈烈,致使明末時期的社會矛盾走到了極點,最終導致了李自成的起兵和明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