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為什么李隆基執意要處死上官婉兒?背后有哪些原因?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將帶您走進上官婉兒的故事。

  說上官婉兒是唐朝第一才女,絲毫不過分!在文采上,上官婉兒繼承他祖父上官松的文風,形成了以“綺錯婉媚”著名的上官體,對唐詩的發展和推動不可忽視;在治理上,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期,尤其是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之后,基本上所有武則天發布的詔令都是由上官婉兒執筆。《太平廣記》中記錄:“其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因此上官婉兒有著“巾幗宰相”的美名。

  有文采,有治理才能,唐朝當時還有那個女人能夠和上官婉兒相比?武則天有謀略、有治理能力,但文采一般 ;太平公主也是和武則天一樣都是有謀略、有治理能力,但文采一般;韋后是有權力欲望,但無謀略、治理能力和文采都一般;安樂公主同樣有權力欲望,敢于突破,謀略也不錯,但文采一般。

  最能體現上官婉兒的治理能力是體現她的政治平衡能力(因為她在武則天時期的史料基本沒有流傳,故無法知道她在武則天時期的事跡):

  一、705年神龍革命、唐中宗李顯即位后,面對張柬之等李唐勢力和韋后勢力的崛起,上官婉兒提議唐中宗重用武三思,以武氏勢力來平衡李氏和韋氏之間的差異,到達勢力均衡目的。從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武三思父子,并意欲殺上官婉兒的事實來看,上官婉兒的策略很是成功——在李氏、韋氏、武氏三方勢力均衡的情況下,太子李重俊作為李氏未來的即位人,如何能有安全感?尤其是安樂公主想要成為皇太女以作為未來帝位繼承人選的情況下。

  殺死武三思這個武則天一族的勢力,李氏勢力就會占優勢,韋氏想要把持朝政就不可能,安樂公主也更不可能成為皇太女。這就是李重俊發動政變的目的。

  二、唐中宗突然死后,面對李氏和韋氏兩大勢力將要發動爭奪帝位的內訌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聯合作為第三方勢力,再度平衡局勢,寫了唐中宗的遺詔,架構了立李重茂為帝、韋后臨朝、李旦攝政的共治結構,為李氏和韋氏的政治平衡提供了方法。但這個良好的機會,被韋后勢力的楚宗客以李旦分權為由勸韋后拒絕而失敗。

  這個以權力共享的李氏、韋氏平衡架構,因為韋氏不肯分享權力而導致太平公主不得不聯合李隆基擊敗韋后。

  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的政治平衡策略,應該是來源于武則天時期立武氏還是立韋氏的爭論。雖然最后武則天決定立李氏繼位,但卻讓武氏和李氏在太廟發誓互不傷害。唐中宗聽從上官婉兒的建議,重新重用武三思,再次平衡朝廷中的勢力,可能也有武則天時太廟盟誓的原因。

  上官婉兒墓志蓋上的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

  上官婉兒之死,是唐隆之變時李隆基趁機當場殺死的?!顿Y治通鑒·卷第二百九》.:“及隆基入宮,昭容執燭帥宮入迎之,以制草示劉幽求。幽求為之言,隆基不許,斬于旗下。”

  從上面的記載來看,上官婉兒已經用唐中宗的遺詔表明自己不是韋后一黨,還率領宮人迎接,和李隆基一起兵變的劉幽求也為上官婉兒求情,但依然被李隆基當場斬殺!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上官婉兒有證據證明自己不是韋后一黨,那么以誅殺韋后一黨名義而發動唐隆之變的李隆基為什么一定要殺死上官婉兒呢?甚至在李隆基殺死太平公主后,不惜以官方名義摧毀上官婉兒的墓,并一定要把上官婉兒打入韋后一黨呢?

  除了唐中宗的遺詔,還有2013年8月在咸陽市出土的上官婉兒墓志銘《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并序》。其中的記載更可以證明上官婉兒不是韋后一黨。現全文分享上官婉兒的墓志銘: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銘并序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為形質;氣之精者,造化取之而為識用。挻埴陶鑄,合散消息,不可備之于人,備之于人矣,則光前絕后,千載其一。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后。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女為漢昭帝皇后,富貴勛庸之不絕。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谷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學備五車,文窮三變。曳裾入侍,載清長坂之衣冠;杖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礪成利劍。采摭殫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于煙霞;載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躡簪笏,謀猷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富不期侈,貴不易交。生有令名,天書滿于華屋;沒有遺愛,璽誥及于窮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極以侍奉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納為先,事資喉舌。落落萬尋之樹,方振國風;昂昂千里之駒,始光人望。屬楚國公數奇運否,解印褰裳,近辭金闕之前,遠竄石門之外,并從流迸,同以憂卒。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以荒陬,無復藤城之櫬;藏之秘府,空馀竹簡之書。

  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于龍蛇,應卒逾于星火。先皇撥亂反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發而出,卒刀挫釁;下之,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屢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請彰為婕妤,再三方許。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政出后宮,思屠害黎庶;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侍記_規參圣,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后天斯應,拯皇基于傾覆,安帝道于艱虞。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于乾坤之間;遽冒鈷鋒,亡身于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疏b昭臨,圣慈軫悼,爰適制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顏而并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其詞曰:

  巨閥鴻勛,長源遠系,冠冕交襲,公侯相繼。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闈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槚,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其二?!?/p>

  如上面的碑文所記錄,上官婉兒為了阻止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不惜四次死諫唐中宗:首先說道理,唐中宗不聽;然后要求辭任昭容職位,唐中宗不從;再要求剃度出家,還是不被允許;最后不惜服毒自殺,最后被唐中宗讓太醫救活。如果上官婉兒真的是韋后一黨,唐朝歷史上就會出現安樂公主這個中國第二女皇帝——而且還是名正言順繼位的女皇帝,而不是以玩女人丟半個江山出名的唐玄宗!

  為什么上官婉兒要三番四次、甚至不惜以死阻止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呢?這個原因估計和為什么武則天不讓太平公主繼位的原因一樣——武則天是女皇帝,上官婉兒是女宰相,她們為什么阻止其他女性進入政治中去,原因很多,但根本性的原因也許只有她們自己才能說得清楚!

  因政治斗爭而引發的道德性叩問和傳統文化制約下的堅韌心志缺失,很有可能是武則天不立太平公主、上官婉兒不支持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的根本性原因。從唐隆之變后,太平公主廢李重茂而立唐睿宗來看,太平公主并沒有很好的處理當時的政局:既然李重茂是自己和上官婉兒共同所立,就不應當廢除,應當以自己和哥哥李旦共同主持朝政,再度讓唐朝恢復平和。這個做法才是最佳的辦法 ——畢竟太平公主李家女兒、武家媳婦的身份是武氏和李氏共存的最好代言人!

  相反,太平公主立了一個從不想當皇帝的哥哥李旦,為日后自己的殺身之禍埋下隱患!

  安樂公主即便能成功成為皇太女,要想成功繼位,也不得不要殺戮一幫反對她的人——無論是得勢的李氏,還是失勢的武氏!從新舊唐書的記錄來看,安樂公主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能夠在短短幾年間就能培植自己的勢力和太平公主叫板,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避免未來的殺戮和朝廷的動蕩,保持現今的勢力平衡,可能是上官婉兒不惜以死勸阻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的原因。

  以上說了那么多,就是沒有說到這個問題:為什么李隆基執意要殺上官婉兒?通過上文的說明,我們可以得到兩點:

  一、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朝時以政治平衡為策略,平衡李氏、韋氏、武氏三方面的勢力,繼續保持武則天時期的穩定局面;

  二、上官婉兒并非如新舊唐書等說的是韋氏一黨之人,也是不是李唐勢力的人,而是和太平公主一樣,是武則天政治遺產的一方,作為第三方平衡各方的權力爭斗。

  上官婉兒長期在武則天時期任職處理政務,有能力、有勢力去平衡唐朝各派勢力,這就是她可怕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她死后,太平公主會被殺的原因——因為再沒有其他勢力出現,來平衡李隆基勢力!武則天、唐中宗、太平公主等人都和上官婉兒的關系很好,相信唐睿宗和上官婉兒的關系也很好。我敢在這里說:如果上官婉兒沒有被殺,那么她將是唐睿宗面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政爭的救命稻草!

  因此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原因,和李重俊兵變要殺上官婉兒的原因都是一樣的——有上官婉兒在,自己繼位無望!這就是李隆基為什么不聽劉幽求的話,執意當場斬殺上官婉兒原因!

  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也可能是日后太平公主反對李隆基繼位的原因!

  總之,上官婉兒在唐朝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史料的缺失,我們無法得知她在武則天朝的作為,但她在唐中宗朝的政治平衡策略足以顯示她的治理能力。韋后不接受她所設置的平衡架構導致被殺;唐睿宗因為沒有她的存在,出現了比唐中宗時更嚴重的政治紛爭。張說在其所寫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稱贊上官婉兒“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宋朝的《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七十一》記錄的:“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都是對上官婉兒政績的肯定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