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真的了解張貴妃的故事嗎?今天,小編給你帶來一次全新的解讀。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此句朋友們很熟,講的是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快馬加鞭,從嶺南運來。
對于皇帝貴妃來說,這是愛情,但對于百姓來說,卻又憑空多了很多事。至于后人,則選擇性的遺忘了此事中充滿的苦難,而只記得它的甜蜜了。

今日要講的故事,與此類似。
歐陽修《歸田錄》里記載:
金橘產于江西,以遠難致,都人初不識。明道、景佑初,始與竹子俱至京師。竹子味酸,人不甚喜,后遂不至。而金橘香清味美,置之尊俎間,光彩灼爍,如金彈丸,誠珍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貴,其后因溫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價重京師。
那時又沒有冷鏈,橘子又容易壞,所以哪怕中間只隔著湖北湖南,開封集市,也沒有得買。
但也正因沒人吃過,所以有商機啊。
宋仁宗初期,有人將之運了過來,中間爛掉多少,不知道,反正,在帝都,賣得也不是很好。
直到,陰差陽錯,不曉得被誰送進了宮,最為得寵的張貴妃很喜歡吃,哇,這下不得了了。
貴妃同款,網紅產品,十分稀少,快來買哦,今天沒買到,明天就沒咯……
京城人士,聞風追購,一時之間,價格猛漲,冒險將之運來的人,終是賺得盆滿缽滿。
一堆金橘博美人一笑,宋仁宗也是高興得要命啊。
為何這樣講呢?
因為張貴妃,也就是后來追謚的溫成皇后,還是比較會來事的,經常搞得皇帝矛盾不已,又愛又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她想著吃橘子,就沒空去想其他事,自己就輕松得多啊。
宋仁宗摸了摸自己的帥臉,想起了一件事。
那天,張貴妃又替她的伯父張堯佐討要宣徽使的官職,還拍著他的背撒嬌,可別忘了喲。
仁宗說,好好,不會忘,不會忘。
結果,在朝堂上,受了辱了。
朱熹他本家爺爺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
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復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盡管是宋朝人寫宋朝事,但《曲洧舊聞》被定位為文言小說集。
溫成皇后去世31年后朱弁才出生,而他將此事寫得活靈活現,有如自己就在現場,卻并不為其他更為重要的史書采用,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真實性是可疑的。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為了張堯佐加官進爵的事,張貴妃沒少吹枕邊風,宋仁宗沒少想辦法,大臣們沒少進行狙擊。
盡管唾沫星子可能并沒有濺,但仁宗與大臣,一個有容人之量,一個有直諫之膽,卻是肯定的。
幸得此事發生時,宋朝還在上升期,若是碰上了安史之亂那樣的局面,喜歡吃橘子的張貴妃溫成皇后,豈不會被視為紅顏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