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弘時,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電視劇《雍正王朝》里,弘時的下場是雍正賜他毒酒,令他自盡。真實歷史中,弘時的下場也不好,24歲就死了。不過不是被雍正賜死,而是他心理太過脆弱,經(jīng)受不住打擊抑郁而終,俗稱愁死的。
有句話是虎毒不食子,雍正兒子不多,那真是死一個少一個。
所以雍正再怎么厭惡弘時,也不會賜毒酒給他,頂多花點錢、給點待遇養(yǎng)著,不讓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染指實權(quán),也就行了。
愛新覺羅家族,從來沒有殺兒子的傳統(tǒng),兒子再大逆不道,也就是圈禁了事,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吃喝玩樂都是供應(yīng)不斷的。康熙朝時九子奪嫡鬧得那么歡,差點沒把康熙給氣死,也沒見他對哪個皇子動殺心。
從那個時期過來的雍正,不可能一點都沒受到影響。
何況,雍正對弘時雖然痛心失望,其實還是有感情的,沒那么狠心。雍正后來對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那么殘忍,主要就是因為弘時。
怎么回事呢?這就得從弘時和胤禩的交情說起了。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在前面的哥哥們都沒能成活的情況下,他就是事實上的長子,母親身份也不低,雍正對他還是很看重的。
但后來弘時有了個兄弟弘歷,自幼聰明,喜好讀書,深得雍正的喜愛,就連康熙也覺得此子不凡,對他大加贊嘆,接到宮中撫養(yǎng)過一段時間。
據(jù)說雍正能在奪嫡中勝出,弘歷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兄弟如此出色,弘時就被比較得平凡普通。他心里不甘,對父親有了意見,又不敢說出來,就過得比較壓抑苦悶。這時候呢,住在他家不遠處的胤禩就出來當好叔叔了,聽他傾訴一些煩惱,安慰開解他。
胤禩和雍正是完全不同的人,雍正沉默務(wù)實,對兒子們沒有太多過于感情化的交流。胤禩卻溫和貼心,一段時間下來,弘時喜歡他勝過自己的父親。
哪怕后來兩家的斗爭進入白熱化,弘時和胤禩的關(guān)系都還不錯,他甚至寧愿勝利的是八叔而不是父親。
看在雍正眼里,弘時就成了個拎不清的小白眼狼,叔叔再好,能有親生父親好?老八若是坐了皇位,和你可沒半點關(guān)系。當然了,鑒于這兒子太傻,雍正考慮繼承人時就將他排除在外了。

公平來說,康熙活著的時候,胤禩應(yīng)該還沒想到利用弘時去對付雍正,對弘時好也許真是出于親情。
但雍正繼位后,不能接受失敗的胤禩、胤禟心態(tài)失衡了,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去顛覆雍正的統(tǒng)治,妄圖扭轉(zhuǎn)敗局。弘時就成了棋子。
而此時的弘時,對雍正意見更大了,甚至產(chǎn)生了怨恨。因為他發(fā)現(xiàn),父親似乎已經(jīng)確立了弘歷為繼承人。
雍正為了避免康熙朝時的奪嫡紛爭,建立了秘密立儲制,也就是事先寫好立誰為繼承人的遺詔,等他去世后再公布,這樣一來皇子和大臣們不知道誰是下任皇帝,也就沒什么好爭的了。
這想法不能說不好,但他一面封弘歷為寶親王,另一面又讓弘歷代替他去祭拜皇陵,于是大家都猜到他看中的人是弘歷。
弘時感到很失落,和胤禩等人走得更近了。
雍正十分憤怒,親兒子聯(lián)合外人反自己?生他不如生個叉燒包!一氣之下將弘時趕出紫禁城,過繼給胤禩為子。你不是喜歡他嗎?那就去當他的兒子吧!后來還削除了弘時的宗籍。

雍正對親兒子都下了這么重的手,更不會放過胤禩和胤禟。在雍正心里,弘時雖然有罪,但他們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如果不是他們挑撥離間,自己和弘時不至于走到這一步。
這就是典型的為人父母的心理,我家小孩不會錯,如果他錯了,那肯定是別人把他帶壞的。
于是雍正將胤禩和胤禟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并改了侮辱性的名字阿其那、塞思黑。給胤禩定了40條罪狀,胤禟28條,下到大獄嚴加看管,沒多久他們兩人就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電視劇里才會有雍正毒殺弘時這一情節(jié)。
但是,胤禩、胤禟都死于雍正四年九月,如果雍正想把弘時和他們一樣的處理,早在那時就讓他們一塊走了。而弘時是雍正五年八月死的,離事發(fā)都快過了一年,說明雍正并不想要他的命。

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弘時又驚又怕之下得了心病,抑郁而終。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弘時從來就不是一個意志堅定、心理強大的人,他的心靈很脆弱,承受能力太差。別看他也在“奪嫡”,但經(jīng)歷的東西比他爹和他叔伯們少得太多了。
所以,當對他很好的八叔死了,親生父親也不要他了,感覺人生無望的弘時就精神崩潰了。人一崩潰,離死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