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用一個三疊句評價朱元璋,那就是:
浪漫主義政治家
現實主義皇帝
理想主義虎老爹
這三疊句就給了朱元璋三個標簽,浪漫、現實、理想。
這三個標簽,既有朱元璋浪漫的革命烽煙時代,又有朱元璋當皇帝之后的現實主義,更有對后人的理想安排。
因為奮斗充滿浪漫色彩,朱元璋從不諱言自己的出生和成長,這是他的驕傲體現。
因為政治充滿現實主義,朱元璋從不掩飾自己的殺意和嚴苛,這是他的自悟體現。
因為老爹充滿理想色彩,朱元璋從不遮掩自己的溫情和寵溺,這是他的親情體現。
基于此,朱元璋可以為了子孫做很多事情。
這點從他締造了一個最受寵愛的太子朱標,還有最受期望的皇太孫朱允炆都可以看出來。
于是,朱元璋給后人鋪平了所有道路,留下了無數的政治遺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可這無數后手和政治遺產,卻讓皇太孫朱允炆很是不滿,最后一個個撕毀的結果就是,朱允炆遭遇靖難之役。
這不滿也主要體現在,朱元璋對三大政治遺產的嫌棄。
首先:對朱元璋的政治布局遺產,朱允炆很不滿。
朱元璋在當國的時候,為了初定的明朝能安穩,邊疆能太平,分封了自己的兒子成邊疆屏障。
這群兒子,一個個領兵在外,駐守北方,致力于恢復被胡化數百年的北方民心,同時抵御北方蒙古余孽的侵襲。
作為明初的現實而言,這決定很英明,
為了保障中央的安全,朱元璋還布置了不少后手!
第一:祖制約束,他告誡藩王,如果有誰敢于違犯祖制,藩王可以共同鎮壓,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這是永葆朱家血脈主宰天下的后手。
第二:權利約束,他經過精心布局,將藩王的待遇和權力拿捏得死死的,除了領兵權之外,藩王對于封地的行政權幾乎沒有,這制約了藩王做大的可能。
第三:兵力約束,他嚴格控制藩王和中央的兵力比,所有藩王控制的軍隊加起來都比不上中央軍的十分之一,這制約了藩王叛亂的可能。
如此三層制約之后,藩王實質上已然不會給大明朝中央造成威脅,他們存在的作用,除了維系大明北方的安全之外,就是作為中央皇族血脈的備份,當大明遇見危險的時候,能延續朱明王朝的統治。

這份苦心孤詣的布置,可謂是朱元璋愛孫心切的極致體現,也是朱元璋深諳政治的精妙布局。
朱元璋的安排,只要朱允炆不作死,至少一百年時間內,藩王毫無作亂的可能。
可惜的是,這朱允炆是個不安分,自以為牛逼的熊孩子,更可惜的是,他身邊還有三個自以為帝師的腐儒。
這三個臭皮匠配合一個熊孩子,一登臺就致力于推翻朱元璋的政治布局,有意拿削藩當政績,用削藩立威嚴,隨后引發了一場鬧劇。
其次:對朱元璋的遺產《祖訓錄》,朱允炆也很不滿。
朱允炆是個很有反抗精神熊孩子,這精神體現在對朱元璋《祖訓錄》的不遵從上。
為何會如此反感朱元璋各項政策,就不得不說他受到的儒家正統英雄,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教導下,朱允炆是標準的儒家帝王。
對武將權力過大,他持反對意見。
對朱元璋盤剝江南諸省,他持反對意見。
對朱元璋保護佛道僧道階級,他持反對意見。
這三層反對,都是儒家訴求的體現!
武將坐大威脅文臣,儒家士大夫如何出頭,于是要打壓。
盤剝江南于民爭利,儒家地主成了被剝削的對象,于是要打壓。
佛道鼎盛影響民心,儒家讀書人成了被侵占利益的團體,于是要打壓。
可這一切背后的朱元璋苦心,朱允炆一律看不見,文臣獨大會如何?北宋有前車之鑒。江南地主做大會如何?元末土地兼并就是明證。儒家掌握輿論會如何?一統天下之后,黨爭就會成主流。
朱元璋看得清這天下大勢在于制衡,在于王道霸道并舉,可被忽悠瘸了的朱允炆看不清,也不愿相信,于是他改革了。
為了能改革,他違背了《祖訓錄》,也給了后續所有藩王攻擊他的借口,要知道《祖訓錄》可是說過,改了祖制的人,天下藩王共擊之。
朱允炆真實,敢為天下先,比后世的朱棣都牛。
最后:朱允炆靖難關鍵時刻,猶豫不決,還忽視了朱元璋留下的最強遺產。
心智不成熟的他,以為自己天下共主一呼百應,跟三個腐儒一起,行動力迅捷無比。
一上臺就說要削藩,然后立馬行動,在一個月內就削了三個王下臺,削完之后也毫無善后的舉措,速度太快造成人心浮動。
但凡明白人,都知道這事不能這么干,可朱允炆偏這么干了。
為何朱允炆會如此做?無非是對于權謀家朱元璋調教十多年耳提面令的抵觸而已。
抵觸歸抵觸,卻認知不清自己的能力,更讓他錯上加錯。
面對靖難關鍵時刻,消滅不了朱棣,有了求和可能的機會,卻被腐儒方孝孺激烈反駁之后就放棄了。
結果,這個失去主見的帝王,失去了跟叔叔朱棣和解的機會,深信方孝孺高瞻遠矚分析的他,調兵遣將突襲朱棣后方。
然后,他就快要悲劇了!
其實,在快要悲劇之前,他爺爺朱元璋還是給他留下了后手,那就是遠在云南的義子沐英。
這沐英和朱標是過命的兄弟,是光屁股一起長大的伙伴。
因此分封諸侯的時候,深受喜愛的義子沐英成了駐守云南的西平侯,手下有30萬精銳。
有這層關系在,朱允炆但凡有心思投奔,即便不至于反攻獲取天下, 也可以保全性命,可惜的是,朱允炆面對朱元璋最后的饋贈,依舊不為所動。
然后,城破之日,失蹤了!
觀朱允炆的執政生涯,如何總結咧,只能說一句熊孩子太傻了!
他不理解自己爺爺生前的政治布局,不理解自己爺爺生前的《祖訓錄》用意,更不懂自己爺爺為了他的安全留下的后手。
他的失敗,失敗在太天真,失敗在信任腐儒,失敗在實力配不上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