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趙云兩次敗給夏侯惇,背后什么原因?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中的三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博望坡之戰期間,涉及到夏侯惇、李典、于禁和關羽幾個人物。以下是原文:

  時天色已晚,濃云密布,又無月色;晝風既起,夜風愈大。夏侯惇只顧催軍趕殺。于禁、李典趕到窄狹處,兩邊都是蘆葦。典謂禁曰:“欺敵者必敗。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吾當往前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軍。”李典便勒回馬,大叫:“后軍慢行!”人馬走發,那里攔當得住?于禁驟馬大叫:“前軍都督且住!”夏侯惇正走之間,見于禁從后軍奔來,便問何故。禁曰:“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省,即回馬令軍馬勿進。言未已,只聽背后喊聲震起,早望見一派火光燒著,隨后兩邊蘆葦亦著。一霎時,四面八方,盡皆是火;又值風大,火勢愈猛。曹家人馬,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趙云回軍趕殺,夏侯惇冒煙突火而走。且說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云長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于馬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聽說劉備在新野擴充實力,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部進犯。初出茅廬的諸葛亮采用誘敵之計,劉備和趙云故意詐敗,將曹軍引入了包圍圈。關平、劉封等人趁機放火,令曹軍猝不及防。此后,趙云、關羽、張飛等人順勢殺出,最終打敗曹軍。此戰也令原本關羽和張飛二人對諸葛亮刮目相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自相踐踏”,意為自己人互相踩,形容軍隊潰敗時各自倉皇逃命的狼狽情形。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博望坡之戰,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但時間并非如小說所言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是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關于這場戰斗的詳情,在《三國志·李典傳》中還有更為詳細的記載。該傳稱:“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從這段記載來看,這場戰斗的規模并不大,夏侯惇戰斗失利,李典及時趕到,劉備兵力不足而撤退,戰斗到此結束。在這場戰斗中還出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名叫夏侯蘭。《三國志·趙云傳》注引《云別傳》載:“先是,與夏侯惇戰于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云鄉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薦蘭明于法律,以為軍正。”

  按照記載還原了真實的博望坡之戰后,我們再來談談小說中的這場戰斗。從小說描述的戰爭場面來看,獲得戰爭勝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群起而攻之,兩軍決戰,從而決定戰爭的勝負。另外一種是雙方主將領之間的單挑,往往是一方主將戰敗或被殺,戰斗也就結束了。而在小說描述的博望坡之戰中,趙云兩度與夏侯惇單挑。一次是雙方單挑幾個回合后趙云詐敗,第二次是“云約走十余里,回馬又戰,不數合又走”。

  眾所周知,在小說當中,趙云的武藝遠勝夏侯惇,在十個回合之內定能將夏侯惇斬于馬下。如此簡單的取勝之法,作者卻偏偏不用,非要設計出誘敵深入的戰術,趙云只能按照諸葛亮的指令兩度敗給夏侯惇,其目的無非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看,情節雖然熱鬧、精彩,但卻是多此一舉。這大概也是古代小說作家的一個通病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