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盤點明朝十楊,每一位都是朝廷的棟梁之臣

  楊姓是百家姓中排名第十六的姓氏,自古以來一直比較常見。明朝歷史上有許多姓楊的杰出人物,他們有文有武,在數百年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明朝歷史上十大楊姓人物。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那就跟小編一起來探索吧!

  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

  三楊,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都是四朝元老,先后位至臺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人稱“三楊”。

  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七中有言:“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在三楊影響下宣宗頗能勤政愛民、信用賢良,內閣陣容強大而高效,配合默契。洪熙與宣德的11年間,在內政上極可稱道,天下清平,是為仁宣盛世。三楊在明朝早期享有頗高聲譽,他們三人也是各有才能,輔佐幾位君主創造相對太平的盛世。

  楊繼盛

  要說明朝第一硬漢,非楊繼盛莫屬。楊繼盛為人正直,敢于直諫,是一個直臣。然而當時是大奸臣嚴嵩當政,他看不慣嚴黨的所作所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到嚴黨的誣陷下獄。在獄中他受盡折磨,被打得遍體鱗傷。

  在獄中,楊繼盛創傷發作,于半夜蘇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為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當年關公刮骨療傷還是用了麻沸散,楊繼盛什么都沒有用,只是用自己的毅力壓制著疼痛。

  他就是要用死諫的方式來搞垮嚴黨,可是他低估了嚴黨的實力,最終被斬首棄尸。硬漢之風莫過于此。

  楊漣

  楊漣本是一個知縣,因為政績突出,做到了全國第一,最后入朝做兵科給事中,在神宗最后時刻,楊漣力主太子朱常洛進宮服侍神宗,這才讓權力交接沒有出現意外。光宗即位后,他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時,楊漣上疏力陳其過失,光宗看他是一個敢言直諫之臣就讓他作為顧命大臣。李選侍在光宗逝世后,想要挾太子朱由校把持朝政。楊漣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熹宗即位,并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朝局。

  天啟五年(1625年),因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誣陷受賄二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

  楊博

  楊博早年跟隨翟鑾巡視九邊時便受賞識,之后在兵部受到張瓚、毛伯溫兩位兵部尚書的器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時,興屯田、修水渠、筑屯堡,使百姓安居樂業,境內肅然。

  后任兵部左侍郎,經略薊州、保定軍務,兩次擊退蒙古首領把都兒和打來孫的進攻,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受命總督宣府、大同和山西軍務,造偏箱、修守備,屢受嘉獎。后調任薊遼總督,回朝任兵部尚書、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視為左右手。又改任吏部尚書。

  楊博魁梧豐壯,遇事能安閑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

  嚴世藩說過當時有三個人最厲害,嚴世藩自己,楊博,陸炳。其中之一就有楊博,楊博對軍事很癡迷,為官不參與黨爭,一心研究兵法。

  楊廷和

  楊廷和是一個天才,十二歲時鄉試中舉,1507年入閣,歷經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首輔。后來因為“大禮議”事件與世宗意不合,被削職為民。他鬧了三朝,也證明他是個厲害人物。

  楊慎

  楊慎是楊廷和的兒子,楊廷和被削職為民之后,他不理解父親,繼續在朝為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于云南永昌衛。之后因對仕途的無望,于是專心著書,楊慎在云南的三十年,博覽群書。后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

  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于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余種,后世稱他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楊一清

  云南唯一一位官至宰相(明代沒有宰相,首輔)級別的官員,楊一清少年時代被稱為“神童”,14歲參加鄉試,被推薦為翰林秀才;明憲宗命內閣選派老師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楊一清中壬辰科進士,授中書舍人,曾任陜西按察副使兼督學。楊一清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余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楊嗣昌

  明朝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楊嗣昌中進士,步入仕途,歷任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職。

  崇禎十年(1638年),楊嗣昌任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鎮壓農民起義軍,薦熊文燦總理六省軍務。崇禎十四年(1642年),熊文燦失職,楊嗣昌親自出京督師,被張獻忠以走制敵戰術牽制,疲于奔命。當時楊嗣昌已重病,聽聞襄王朱翊銘被殺,因自感有愧于崇禎帝的信賴懼罪自盡而死。

  他是明末為數不多的統帥。

  明朝這些“楊"家人,各有才用,能文能武,是明朝的棟梁之才,明史有他們更加精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