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與演變。隨著朝代的更迭,出現了很多盛世,這些盛世往往都有明君在位領導。然而,歷史上卻出現了一個特例,即萬歷中興。
萬歷中興是如何形成的?它擁有何種獨特之處?今天,小編將帶大家一起了解。
明朝皇帝明穆宗死后,太子繼位年號改為萬歷。說起萬歷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大興土木、沉湎酒色、貪婪愛錢,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昏君。但實際上萬歷皇帝不僅小時候刻苦學習知識,練習處理朝政,并且早年也頗有大局意識,完全是一個明君的樣子。由于皇帝年幼沒有政事經驗,明穆宗在死前就留下了三位輔政大臣來輔佐他,其中張居正便是最受明穆宗信任的大臣之一。于是小皇帝萬歷的教導任務也交在了張居正的身上。
歷史上的很多盛世都有有明君治國,不過今天所說的萬歷中興其實并不是萬歷皇帝主導的,萬歷中興特殊就特殊在他是由大臣張居正一手促成的。萬歷早年由于年幼并沒有能力管理國家,于是很多事都落在了輔政大臣身上,在張居正和另一位大臣把同為輔臣的高拱拉下馬后,張居正成功當上了首輔,手握大權。
不過張居正和很多的權臣不一樣,他的權利并沒有用來清除異己,殘害忠良。看到社會的各種弊端,張居正開始著手改革,改革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多個方面,清查土地,政治官員霸占土地,減少百姓的賦稅,同時穩固邊防。其中最關鍵的措施是對于吏制選拔的改革,明朝萬歷時期,其實官場非常腐敗,朝臣之間賄賂成風,經常買賣官職,導致官員質量下降,百姓民不聊生。為了肅清這個腐敗風氣,他推行了考成法,借此實現內閣對其他機關的監督,提高了很多部門的行政效率和官員的質量,并且效果十分顯著。
雖然改革出現了很多成果,不過由于種種原因張居正的改革沒能最終成功,雖然是短暫的中興時期,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很多改革實施讓社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這也是為何中外的學者都對萬歷中興評價頗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