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亂世。這個時代由五個定都中原的強大政權和十個割據一方的小國家組成,因此被稱為五代十國。讓我們與小編一起來探究這段歷史吧!

五代是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這個中原政權組成,他們往往都是后者取代前者,而其他十國則幾乎同時存在。
不過這些政權最后都被趙匡胤所建立的北宋統一,在北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北漢政權不僅是最后一個滅國的,而且這個政權還是在北宋建國接近二十年后,才被消滅。
那么北漢為何最后一個被滅,是因為這個政權的軍事實力比較強悍嗎?
北漢立國
北漢政權之所以稱之為“漢”,則是因為北漢的領導人跟后漢有關系。
公元950年,后漢的皇帝劉承佑猜忌手底下手握重兵的大將郭威,為此劉承佑就打算除掉郭威。劉承佑第一步是殺了郭威留在開封的家人,第二步是派刺客刺殺郭威。
不過劉承祐除了殺了郭威的家人,并沒有解決郭威。而劉承佑的行為則徹底惹毛了郭威,于是郭威帶領手下開始造劉承佑的反。
郭威造反事業進行的很順利,很快劉承佑就成了郭威的刀下亡魂,殺了劉承佑之后,郭威便正式稱帝,建立后周。
雖說后漢的天下變成了后周的天下,但是后漢的皇族并不想向郭威屈服。于是劉承佑的叔叔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就在自己控制的地盤(河東十二州,這個地方在今天山西省的中部跟北部)稱帝,仍用后漢的招牌,因其在北方,所以史書上稱為北漢。
北漢抱上遼國的大腿
劉崇雖然建立了后漢,但他的領土畢竟比較小,根本無力跟后周對抗。而北漢要想在亂世中存活,就必須要找一個大腿,而北方由契丹建立的遼國則是一個粗壯的大腿。
于是在公元951年四月,劉崇向遼帝稱侄,并施以重金賄賂,希望遼國能出兵援助。遼國人自然希望多個盟友,少個敵人,于是遼國就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
周世宗與北漢的交鋒
公元954年二月,劉崇趁著后周國喪之際,跟遼國聯手,進攻后周。周世宗柴榮立馬組織人手反擊,后周與北漢在高平發生決戰,柴榮大破北漢軍。劉崇遭受大敗,不得已退回都城太原。
后周士氣大振,柴榮命令部隊乘勝追擊,并且包圍了北漢的都城太原。不過太原的城池太過堅挺,加上遼國不斷派援軍騷擾后周軍隊,柴榮圍困太原一個月后,不得不下令退軍。
北漢在與周世宗的對抗中,雖然處處下風,但因為城堅且有強有力的外援遼國,所以堅強地挺了過來。

宋太祖與北漢的交鋒
后周皇帝柴榮去世后,他的手下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自己登基當上了皇帝,國號為宋,是為宋太祖。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因為北漢在北方,又是一塊兒硬骨頭,所以趙匡胤一直沒有搭理北漢。
等到南方平定差不多的時候,趙匡胤在公元968年和公元969年,兩次出兵進攻北漢,但每次遼國都派兵增援北漢,趙匡胤兩次出征都無功而返。到了公元976年,趙匡胤第三次進攻北漢,因其突然去世而結束。
因為趙匡胤的突然離世,北漢又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
北漢最終被滅
趙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趙光義成了大宋的新皇帝,是為宋太宗。宋太宗在穩定了他在宋朝的地位之后,就在公元979年正月,派兵攻打北漢。
在這次攻打北漢的戰爭中,宋太宗吸取了前輩們的經驗,狠狠地揍了北漢的外援遼國一頓,然后一心一意圍困太原,最終北漢皇帝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滅亡。
北漢為何堅持這么久
北漢最所以在亂世之中存活這么久,第一個原因就是北漢有遼國這個強有力的外援。
不管是周世宗進攻北漢的時候,還是宋太祖進攻北漢的時候,遼軍都是第一時間來支援北漢。只有到了宋太宗攻打北漢的時候,率先對付遼軍,才順利打下了北漢。
第二個原因則是太原城太過堅固。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并且這里民風彪悍,善于戰斗。
在中國歷史上不管是李唐王朝還是五代時期的后唐、后晉都是以太原為根據地而奪取天下的。所以宋太宗在攻滅北漢之后,又是用火、又是用水,將太原城毀于一旦。也正是少了太原這個防御堡壘,使得北宋在之后與遼國的戰爭處處落于下風,當然這只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