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趙匡胤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趙匡胤,中國北宋王朝開國皇帝,因廟號太祖而史稱宋太祖,謚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大是關鍵字,謚號簡稱宋大帝,但這樣稱呼很少很少,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文治和武功都很出色的皇帝,唯一可惜的是,未能在生前收復燕云十六州,沒能完全實現中國統一。
趙匡胤一直是后世研究的熱點歷史人物,他的杯酒釋兵權是其中一個熱點。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為了避免部下重蹈自己陳橋兵變的覆轍,要求部下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杯酒釋兵權的實行,果然杜絕了大唐末年以來,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對中國歷史意義非凡。從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情,宋太祖的政治目光非常長遠,權謀之術非常高超,但是宋太祖千算萬算,唯獨沒有解除一個他認為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人的兵權,這個人在杯酒釋兵權的15年后,果然成功篡奪了他的皇位。
這個人,正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

趙光義是趙匡胤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宋太祖排行老二,他排行老三,兄弟兩人出身將門世家,還有一個死得早的大哥,因此趙匡胤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育下,承擔著長兄為父的責任,所以兄弟兩人的感情非常好,做什么事情都在一起且同心協力,連后來從軍和上戰場都在一起,應了那句俗話“上陣不離父子兵,打虎不如親兄弟”。
兄弟兩人生活的年代是唐朝末年,中國嚴重分裂,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民間還有黃巢之亂等多個農民起義,總而言之中國處于大分裂時期,全國一片混亂,所以出身將門的兄弟兩人下決心,一定要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來趙匡胤從軍,做了后周一名武將,而宋太宗跟隨兄長,成為兄長的得力副將。趙匡胤因為軍事才能出色,立下很多戰功,得到后周世宗柴榮的重用而一路升遷,基本掌握后周的兵權,后周世宗死后的公元960年,趙匡胤在弟弟趙光義等人的慫恿下發動陳橋兵變,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所以,北宋王朝的開國功臣除了趙普、曹彬、潘美等謀士和武將,還有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

公元961年,趙匡胤發動杯酒釋兵權,成功解除了多位開國功臣的兵權,但是他非常信任弟弟趙光義,唯獨沒有解除弟弟的兵權。到了公元976年的一天夜里,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在商討國家的未來,就在這天夜里,發生了著名的燭影斧聲事件,趙匡胤突然在這天夜里暴斃,真相到底是怎么樣,恐怕只有趙光義一人知道。
就這樣,當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唯獨沒解除弟弟趙光義的兵權,趙光義果然在15年后篡奪了他的皇位,不知在天之靈的趙匡胤知道這個結果,他會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