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格格和公主同樣都是皇帝的女兒,二者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同樣都是皇帝的女兒,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誰的地位更高?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還珠格格》、《甄嬛傳》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古裝劇。比如小時候看《還珠格格》,紫薇與小燕子(小燕子與紫薇互換身份)都是金枝玉葉的“格格”,深受乾隆皇帝寵愛。

  長大了才知道,紫薇和小燕子都是皇上的女兒,所以才被稱之為“格格”。可是《甄嬛傳》,還有《大明宮詞》等其它歷史古裝劇里,又將皇帝的女兒叫做“公主”,親王的女兒則是“郡主”。

  電視劇畢竟是影視作品,關于歷史細節還有待考究。從歷史記載的相關內容來看,同樣都是皇帝的女兒,那“格格”和“公主”,二者之間到底有何區別?郡主又是什么身份?三者之間,誰的地位更高呢?

  先簡單介紹下“格格”的由來。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家族乃關外女真族后裔。清朝前身“后金”,還未入關之前,保留著許多少數部族的習俗,其中就體現在稱呼上。

  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又被稱之為“國君”,努爾哈赤的長女稱為“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而“格格”一詞,在滿語里有著姑娘和大小姐的意思。

  努爾哈赤駕崩后,清太宗皇太極即位,皇太極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效仿明制,將自己的女兒稱為“公主”。并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其他貴妃所生之女,及皇后養女統稱為“和碩公主”。

  而“格格”一詞得以下放,成為王公貴胄之女的稱謂。在不少清朝的古裝劇中,出身不凡的女子被下人稱呼為“格格”,就是這個道理。

  由于清八旗是滿族后裔,清朝初年,許多皇家稱謂還保留較為濃厚的滿族化風格。

  從皇太極改“公主”和“格格”稱謂開始,親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都可以稱之為“格格”。

  只有皇室所生子女,按照其母親品級的不同,一般會被封為固倫和碩公主。

  《清稗類鈔》:“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如此說來,瓊瑤阿姨把皇帝的女兒統稱為“格格”的說法并不算很準確。至少乾隆時期,紫薇和小燕子應該屬于和碩公主的范疇。

  當然,“格格”有時候也被用于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比如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的侍女,曾撫養康熙帝),就被稱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

  清朝親王的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位在側福晉、庶福晉之下。《清史稿》記載,雍正帝孝圣憲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逼溆酂o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

  歷史上也有例外,乾隆的第10個女兒(十公主),雖然只是嬪妃所生,但從小深得乾隆的寵愛。乾隆打破常規,將她封為“固倫公主”。這只是單獨個例,并不具備太多參考性。

  說完了“格格”的由來,再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郡主”?!翱ぶ鳌币辉~最早誕生于東漢,發展壯大于隋、唐。唐代,太子之女會被封為“郡主”,《唐六典》中就有明確記載。

  《唐六典·卷二·尚書吏部》:“外命婦之制:皇姑封大長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

  到了宋代,除了皇太子與親王的女兒會被封為“郡主”之外,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忠良之后,也可以破例被封為“郡主”。

  唐朝覆滅,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宋朝積貧積弱,具有先天的地理劣勢,趙家皇帝多用這些虛名拉攏有功之臣。宋朝歷史上,有不少邊關將領的女兒,都被中央朝廷封為“郡主”。

  電視劇《知否》中,有個“平寧郡主”。雖說在歷史上,并沒有平寧郡主的原型,應該是虛構角色,但這樣的角色安排也符合歷史的大環境。

  到了明朝,“郡主”大多指的是親王之女。清朝承襲明制,順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順治皇帝再次明確,親王之女為和碩格格,“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多羅貝勒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如此說來,“郡主”一詞始于東漢,發源于唐宋,直至明清,大多是親王和功臣之后的專屬稱謂,地位也是非貴即富。

  前文我們簡單提到,清太宗皇太極把皇帝親生女兒稱為“公主”,“格格”一詞從清朝皇室淡出。順治皇帝福臨即位后,為了區分“公主”級別,又對其進行更詳細的劃分。比如皇后與皇帝所生的女兒,被冊封為固倫公主,其他貴妃嬪妃所生之女,被稱為和碩公主。

  為了聯姻需要,或皇帝寵愛某個女兒,有時也會把其他宗室,妃嬪之女進封為固倫公主。這就好比唐朝時期,文成、金城公主本是宗室之女(與皇帝沒有多少血緣,屬于家族旁支子女)。出于政治聯姻需求,將她們破例冊封為“公主”,遠嫁塞北。

  清朝也有這樣的先例,前文提到的固倫和孝公主,亦為乾隆最鐘愛的第十女,理應被冊封為和碩公主。沒辦法,誰讓乾隆將她視為掌上明珠,便破例冊封她為固倫和孝公主,下和珅兒子豐紳殷德。

  整個清朝290多年歷史中,除了固倫和孝公主之外,還有清朝末年,咸豐帝的異母弟弟,恭親王奕訢的長女,也被破例冊封為榮壽固倫公主。

  除了這兩個特例,固倫公主乃皇后所生之女,地位極為尊貴,相當于和碩親王。和碩公主相當于和碩親王世子,品級要比固倫公主低。再從字面意思來看,固倫在滿語中代表的是國家,而和碩則是地方。

  另外,固倫公主的服飾要比和碩公主貴氣,固倫公主可以使用金黃色為服飾點綴,二者的朝冠、服飾,都有很大不同。

  介紹完了“格格”、“郡主”和“公主”這三個稱謂的由來,相信大家應該會對這三者之間,誰的地位更高,有了簡單的了解。

  直白點來說,“公主”乃皇室近親所生之女,屬于金枝玉葉,“郡主”泛指親王女兒,“格格”則是在清朝才有的特殊稱謂。

  只是隨著朝代不同,當權者的思想,包括所遵循習俗差異,連帶著“郡主”、“公主”、“格格”這三種稱謂,形成不同的發展方向。有道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皇帝和親王是整個國家最為尊貴的貴胄,所生之女必定和普通人有所區別。因此,統治者們才會人為創造出這些專屬稱謂,用來彰顯皇家地位的尊貴。

  “格格”也好,“公主”也罷,都是封建時期的特殊產物,代表著不同時代環境發展與文化模式的多彩。這些雖是封建糟粕,但也成為了華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還珠格格》、《甄嬛傳》、《大明宮詞》那些古裝劇里,對“格格”、“公主”、“郡主”的稱謂,也有些混淆視聽,不符合歷史的相關記載。

  所以大家今后看古裝劇時,千萬不要過分相信劇情。要弄清這些古裝劇背后的由來,還是要從正史當中尋找答案。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