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真正了解張須陀的故事呢?今天,小編為您帶來全新的解讀。
隋朝后期,因為隋煬帝征討高句麗,耗竭國力,導致內部叛亂叢生,而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瓦崗寨這支義軍了,畢竟隋唐英雄傳還是很經典的,可以說瓦崗寨義軍的崛起,離不開兩人,一個就是李密,他為瓦崗軍注入了新的戰略方向,另外一個就是張須陀,他是隋朝一位名將,隨著他的戰死,瓦崗軍占據滎陽,并進入了快速擴張的階段。
李密大家應該都知道,但為何說張須陀的戰死,是瓦崗軍崛起的標志性事件之一呢?
首先要說張須陀這位將領是有名望的,在隋軍中有影響力,隋煬帝繼位之初,漢王楊諒發動反叛,張須陀就參與了平叛,并逐步在隋軍中打出自己的威信。

當初隋煬帝率軍遠征高句麗的時候,身為齊郡丞的張須陀就為了百姓,甘愿背上殺頭的罪名,隋朝因為連年征戰,齊郡發生了大規模饑荒,是張須陀為了百姓,是私自開倉放糧的。
《隋書.誠節.張須陀傳》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當時勸說張須陀的人不在少數,畢竟私自開倉放糧是大罪,搞不好,別說功勞了,腦袋都有可能搬家,所以說眾人建議,先行上書在前線的隋煬帝,得到隋煬帝準許后,在開倉放糧,這樣自己就無罪責了。
只是張須陀并未這么做,因為這么做,雖然自己可以沒有罪責,但是不知有多少百姓會因為這來回書信的傳達的時間過程而被餓死,所以說張須陀沒管那么多,沒有詔令,就私自放糧,救了無數百姓,因此他還是頗有名聲的。
此后面對隋朝各地發生的動亂,張須陀也是各處征戰,并且在平定多路義軍后,他的名聲已然在各地傳開。
《隋書.誠節.張須陀傳》其黨解象、王良、鄭大彪、李宛等眾各萬計,須陀悉討平之,威振東夏。
尋將兵拒東郡賊翟讓,前后三十余戰,每破走之。
在那一段時間,張須陀就是不敗戰神都存在,帶領著部隊,各地擊敗義軍,而威名赫赫的瓦崗軍,在那個時候,還處于初創階段,戰力不強,首領是翟讓,還不是李密,翟讓就被張須陀打怕了,多次交手都是張須陀獲勝。
因此到這里可以說,瓦崗軍應該沒有壯大的可能,畢竟在軍事上,屢屢敗于張須陀,實力得不到擴張。
但問題是李密此時加入了瓦崗寨,雖然后來李密為了奪權,和翟讓火并,但是在他加入瓦崗寨之初,他提出了正確的戰略建議,可以說沒有李密,瓦崗寨斷無崛起壯大的可能。
翟讓主導時期的瓦崗寨,一直解決不了糧草供給問題,他只能率部劫掠隋朝的漕運,以此獲取糧草,但是這無法長久支撐一支軍隊,因此此時的瓦崗軍更多的是一支“流寇”性質的部隊,并沒有自己的根基。

李密是提出了,大軍西進,進攻滎陽,拿下滎陽的洛口倉,這是個大糧倉,收納流民,壯大聲勢,并且以此為根基,繼續向西,攻掠隋朝的兩京,洛陽長安,以此隋朝必然大亂。
此后瓦崗軍恰恰是沿襲著這個策略才能壯大的,而張須陀就是擋在瓦崗軍前面的一道墻。
《隋書.誠節.張須陀傳》轉滎陽通守。時李密說讓取洛口倉,讓憚須陀,不敢進。
隋朝在發覺瓦崗軍西進的動向后,命張須陀扼守滎陽一線,此時張須陀生命中最后一戰爆發了。
面對張須陀,翟讓當然不敢打啊,早就被打怕了,沒有正面一戰之力,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須陀沒有防備,便落入了李密設計的圈套之中。
《新唐書.李密傳》密率驍勇常何等二十人為游騎,伏千兵莽間。須陀素輕讓,引兵搏之,讓少卻,伏發,與游軍乘之,遂殺須陀。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密的謀劃顯然是最大程度利用了張須陀輕視翟讓這一點,畢竟張須陀是不會知道瓦崗軍實際上已經換了“大腦”的,他還以為瓦崗軍是翟讓所率領的,他不知道,翟讓身后,有一個叫李密的在出謀劃策。
所以說張須陀并沒有想太多,在翟讓率部逼急滎陽時,他率軍出戰,并且擊潰翟讓所部,“逐北十余里”,在張須陀的意識里,這場仗已經打完了,畢竟之前和翟讓打了30多次,基本上都是這么個局面吧,因此他的確大意了,這一點也被李密所利用。
在隋軍追擊途中,尤其是張須陀認為自己已經獲勝,可以進一步削弱翟讓實力甚至是直接擒殺翟讓的時候,可以想象得到,隋軍的陣型已經不那么嚴密了,必然是處于一定的松散狀態。

此時落入到瓦崗軍的包圍圈中,結果可想而知,隋軍必然被快速切割,得不到張須陀的號令,進而發生混亂,
《隋書.誠節.張須陀傳》密與讓合軍圍之,須陀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須陀躍馬入救之。來往數四,眾皆敗散,乃仰天曰:「兵敗如此,何面見天子乎?」乃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其所部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張須陀雖然率領親衛,一度突出重圍,不過他眼見部眾還在包圍圈里,所以說他連續四次沖入包圍圈,想要再度集結部眾,合力突圍,但是瓦崗軍士氣正盛,張須陀也無能力為力,畢竟在古代的戰爭條件下,部眾被圍,而且還被分割,基本上是無法實現戰場上臨時收攏集結的,只能一步步走向潰散。
而張須陀見兵敗如山倒,選擇下馬死戰,并戰死于陣中了。
隨著張須陀的戰死,意味著瓦崗軍的戰略意圖已經達成,張須陀率領的部隊必然是滎陽一線的主力部隊,主將戰死,部眾潰散,瓦崗軍成功西進,拿下洛口倉,正是因為拿下了洛口倉,使得瓦崗軍有了一塊立足之地,并且實施開倉放糧,吸引了大批流民,部眾瞬間擴大,實力暴增,這也讓瓦崗軍成為角逐中原的一支最強大義軍。
所以說如果當時張須陀擊敗了翟讓李密的瓦崗軍,那么瓦崗軍很難有壯大的機會,只不過是說李密后期雖然擊敗翟讓,統領了瓦崗寨,不過隨著天下局勢驟變,隋煬帝被殺,宇文化及率眾西歸,王世充崛起于洛陽,這些都壓縮了瓦崗軍的生存空間,外部壓力陡增,再加上內部分裂,最終還是走向了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