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被描繪為一個大貪官,而紀曉嵐則對他抱著對立的態(tài)度。在乾隆時期,還有一位名臣與和珅斗智,他就是劉墉。對于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深入了解。
《宰相劉羅鍋》從劉墉進京趕考開始說起,描述了劉墉途中機緣巧合與乾隆相識而招來和珅怨恨,進京趕考并獲得考取狀元,招來和珅怨恨后與其斗智斗勇的精彩經(jīng)歷。當時和珅已經(jīng)是乾隆身邊的寵臣了,是禮部侍郎,那么劉墉的官職在當時是什么水平呢?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劉墉踏上仕途
劉墉是山東人,家世顯赫,世代為官。他的父親就是乾隆時期的內(nèi)閣大學士劉統(tǒng)勛,所以,劉墉的出身并不平凡。在父親的幫助下,劉墉直接以舉人身份進京趕考,他天資聰穎,沒有辜負父親的幫助。

劉墉在殿試之后擔任翰林院庶吉士,其實也就是現(xiàn)在的“秘書”,相當于合同工,并沒有官職和品級。這時是乾隆十六年,劉墉剛剛踏入仕途。
乾隆二十年時,劉墉被降職,擔任翰林院編修。降職的原因是他的父親沒有處理好軍務,所以劉墉也受到了牽連。又過了一年,劉墉被任命為廣西鄉(xiāng)試的正考官,在這之后又在其他地方做地方官。其中在安徽擔任學政時,劉墉的表現(xiàn)很突出,把當?shù)氐囊恍╊B疾都鏟除了,并且還提出了具體實際的解決方案,得到乾隆贊賞。
劉墉在安徽出任學政前,乾隆特地召見他,寄予厚望。學政這個官職在當時相當于當?shù)亟逃康淖罡吖俾殻簿褪前不盏慕逃龔d長。劉墉為官期間非常嚴肅認真,讓企圖作弊的人不敢進入考場,并且他還將在當?shù)乜吹降牟涣棘F(xiàn)象一針見血地反映給皇上,他的內(nèi)容之深刻,見解之獨到深得皇上贊賞。
乾隆二十七年,劉墉被任命為山西太原的知府。知府這個官職在明代是正四品,在清代就是從四品。官職有九品十八級,四品有正四品和從四品,劉墉此時就是從四品官職。這時的官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正廳級,也就是市長。三年后,劉墉升職出任冀寧道臺,道臺也叫道員,介于總督和知府之間,這時劉墉是正四品。
官場沉浮 位高責重
前文劉墉的仕途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穩(wěn)步高升,但在官場中難免會有起起伏伏。乾隆三十一年,在劉墉轄內(nèi)出現(xiàn)了貪污案,一名當?shù)乜h令貪污國庫導致劉墉被定罪革職,并且還要用刑極刑。
但因為劉墉深得乾隆賞識,最終只是被發(fā)配軍臺,一年后赦免。在朝廷為官,官職越大背負的責任也就越大,手下的官員犯了錯,就要定上級的罪名,可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乾隆三十二年,劉墉被赦免至修書處,被任命為修書處行走。行走不屬于正式編制,是額外派遣的官職,沒有定員。兩年后,劉墉在父親的幫助下再次被任用,出任江寧知府。此時的劉墉經(jīng)過之前摔的一跤已經(jīng)更加小心翼翼了,認真地辦好每一件民生之事,生活中也清廉自守,他的德行受到了當?shù)孛癖姷馁潛P。
乾隆三十七年,劉墉被任命為陜西按察使,此時的官級已經(jīng)是正三品了,這個官職就如同現(xiàn)在的政法委書記。一年后劉墉的父親病故,于是其辭去了官職,回家服喪三年。
乾隆四十一年,劉墉才返回京城,這時清朝朝廷念其父劉統(tǒng)勛對朝廷鞠躬盡瘁多年,命劉墉擔任內(nèi)閣學士,相當于又是一次升官,內(nèi)閣學士的官階是從二品,也就是現(xiàn)在的國務委員級別,但是行政級別只是正部級。
此時的劉墉官職已經(jīng)很高了,在之后的幾年,劉墉在江南、湖南等地出任官職,四處為官,充分的體察了民情。在江蘇擔任學政時,劉墉還查辦了一些重大事項,他的功績得到皇上賞識,遂升至戶部侍郎,行政級別為副國級。
乾隆四十五年,劉墉在湖南出任巡撫一職,這個時候劉墉相當于湖南省委書記且兼任國務委員。一年后,劉墉回到京城,被任命為督察院左都御史,正式升為官級一品的“中紀委書記”。
劉墉的最高官職
乾隆四十八年,劉墉的官職達到最高,當時他是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并且還兼理國子監(jiān)的事務。這些官職都是從一品官職,直隸總督是清朝當時所有總督的領(lǐng)導者,吏部尚書是朝廷中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也就是說朝廷的人員進出都是由其掌控,國子監(jiān)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并且也是教育機構(gòu),所有學生的管理工作都由國子監(jiān)擔任。
這個時候的劉墉已經(jīng)是皇上身邊的左膀右臂了,不僅手握實權(quán),而且受皇上欣賞。位高權(quán)重的劉墉本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但他還是像以前一樣,沒有積極地去對待自己的官位,承擔起這份責任。
因為這樣的消極態(tài)度,乾隆經(jīng)常引導他,甚至訓斥他,希望他能夠做好這個官,畢竟皇上對劉墉是寄托了很多的信任和期望才會賦予他這么重要的官職。
之后嘉慶皇帝上位,對于劉墉的官職他刻意地忽視了,本來和劉墉同級別但資歷卻不及劉墉的人都被晉升為大學士,而劉墉卻因為過往在乾隆手下的表現(xiàn)讓嘉慶皇帝不滿,所以沒有晉升官職。

后來嘉慶皇帝實在找不到人選,才把劉墉提了上去。此時的劉墉擔任體仁閣大學士,正式成為正一品官。之后劉墉在嘉慶皇帝的任命下,清算和珅,可以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徹底把和珅的罪名算得一清二楚。之后劉墉被加封“太子少保”,病逝后被贈“太子太保”。
結(jié)語:
劉墉的一生可以說都在官場沉浮,從進京趕考開始,就踏入了官場。這與他世代為官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從一個無名小官一步步上升,最終成為皇上身邊的重臣。
劉墉的最高官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正國級,你是不是沒想到呢?其實我們不需把劉墉的成就歸功于他顯赫的家世以及他父親的幫助,他本身也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所以說,凡事還是少不了自己的努力,自身的實力提高了,才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