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李世民有多注重歷史?他對歷史有著深厚情懷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十分明智的帝王,經(jīng)常與群臣暢談歷史,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xùn),從中得到治國理政的思路。他對歷史的重視,超過了之前所有的帝王,對歷史有著無比喜愛的深厚情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南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以古為鏡

  隋朝的富庶與強大令人嘆為觀止,但短短三十七年便天下動蕩,群雄四起,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一切,李世民與唐初的諸位大臣都親身經(jīng)歷。他們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

  一次,李世民與大臣們評論隋文帝楊堅,大臣們說:“隋文帝親勤于朝政,每天朝會從早到。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論事,而且只吃一些粗糙的飯菜,可以說勵精圖治。”李世民說:“不對,隋文帝并不是賢明通達之主。他生性多疑,凡事都要自己決斷,群臣對他非常畏懼,不敢進諫,所以隋朝滅亡不是偶然,隋文帝已經(jīng)埋下禍根。”

  還有一次,李世民問大臣張玄素隋亡的原因,張玄素回答:“隋朝兩代國君,凡事親力親為,專權(quán)跋扈。一個人每天處理十件事,有五件處理好就不錯了,何況君王日理萬機,凡事親力親為,錯誤必多,日積月累,怎能不亡。”李世民深以為然。

  這些事促成了李世民實行開明的政治制度:皇帝的指令由幾位中書舍人各自提出意見,稱為“五花判事”,然后由中書侍郎、中書令批準,送皇帝簽一“敕”字,再送門下省復(fù)核;門下侍中、侍郎如果不同意此命令則有權(quán)送回,稱為“駁封”。所以說,一道指令,只有中書省、皇帝、門下省都同意才能送尚書省執(zhí)行。遇到重大事件,需要宰相級別的高官與皇帝一起到政事堂商討才能決定。

  如此開明政策的施行,都是在李世民吸取前朝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做出的。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

  二、修史

  我們熟悉的二十四史中,竟有八部是貞觀年間修成。其中,《梁書》與《陳書》為姚思廉主編;《齊書》為李百藥主編;《周書》為令狐德棻與岑文本主編;《隋書》為魏征與顏師古、孔穎達主編;《南史》與《北史》為李延壽父子主編。

  李世民最為重視的《晉書》由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三人主編,參與者集合了李淳風(fēng)、李延壽、李義府等十八位名貫古今的飽學(xué)之士,李世民還親參與晉宣帝、晉武帝、陸機、王羲之傳記的編寫,可見李世民對歷史的重視程度。

  三、改史

  為了使帝王的言行舉止傳至后世,史官們都要記錄《起居注》,唐朝也不例外。李世民對歷史有深厚的情懷,他非常在意自己將以何形象展現(xiàn)在后人的面前,特別是不光彩的玄武門之變。

  貞觀九年,太上皇高祖李淵去世,李世民迫不及待要求看《起居注》,被諫議大夫朱子奢嚴詞拒絕。

  貞觀十三年,據(jù)《貞觀政要》記載,李世民對負責(zé)編寫起居注的褚遂良說:“我想看看《起居注》,目的是為了警戒自己的過失。”褚遂良說:“君主看《起居注》禮法不許,沒有聽說哪個君王親自觀看。”李世民有點上火,說:“難道我有過失,你也如實記錄?”旁邊的劉洎擔(dān)心褚遂良的處境,說:“君王的過失,就像日食與月食,大家都能看見,即使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住。”李世民碰了個硬釘子。

  貞觀十四年,李世民不找褚遂良,以命令的口氣,讓宰相房玄齡將《起居注》呈上來,并為修改提出了指導(dǎo)意見:玄武門之變與“周公誅管蔡,季友鴆叔牙”類似,是“安社稷、利萬民”的義舉。

  之后,許敬宗根據(jù)指示,將《起居注》編寫成《高祖實錄》、《今上實錄》,從而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正史。

  縱觀貞觀年間李世民實行的仁政,大都從歷史經(jīng)驗中得來,他真正做到了以古為鏡;并不遺余力的編撰正史,希望后世也能想他一樣從歷史中學(xué)習(xí)經(jīng)驗;改寫歷史使后人對那段歷史的認識變得模糊,不太光彩,但也證明了他對歷史的重視程度。李世民濃厚的歷史情懷為他傳奇的一生增添了絢爛的光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