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的兒子被斬首,為何沒人出來求情?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鐘會要將許儀軍法從事,斬首示眾,不是沒有人出來求情,而是有不少人求情了,但是鐘會一意孤行,不接受大家的求情。
許儀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癡”許褚。許褚生前擔任武衛(wèi)將軍,牟鄉(xiāng)侯,職務不是很高,但是職責非常重要。許褚的主要責任就是保護曹操的安全。許褚的一生,也做到了盡職盡責,多次救曹操于命懸一線之際。

第一次、濮陽城,曹操遭遇呂布,許褚一馬當先沖上去,單挑呂布,目的就是為了救曹操。
當時,呂布沒有認出曹操。呂布用畫戟扣在曹操的頭盔上,曹操危險萬分。許褚及時趕到,力敵呂布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后來典韋、夏侯惇、夏侯淵等陸續(xù)趕到,曹操化險為夷。眾將又以群毆的方式,趕跑了呂布。
第二次、赤壁之戰(zhàn),曹操大敗北逃,在烏林小道和葫蘆口先后遭遇趙云和張飛的埋伏。許褚為保護曹操立下首功。
這兩次遭遇到的都是頂級戰(zhàn)將,許褚也總是一馬當先地沖上去。應該說,趙云和張飛沒有得逞,許褚發(fā)揮了主要作用。另外,徐晃、張遼、張郃等也功不可沒。
第三次、渭水之戰(zhàn),曹操帶兵欲渡過渭水,被馬超采取“半渡擊之”的戰(zhàn)術打得大敗。許褚將曹操救出。
當時,許褚奪了一條小船載著曹操。許褚一手揺櫓劃船,一手持盾牌擋箭,曹操才得以死里逃生。
第四次、儒須之戰(zhàn),曹操被東吳大將韓當、周泰追殺,許褚抵住二將三十多合,曹操得以逃脫。
第五次、曹操引五十余騎觀察地形,被孫權領兵包圍。韓當、周泰、陳武、潘璋四將帶三千弓箭手,追殺曹操。
許褚引虎衛(wèi)軍及時趕到,救回曹操。
曹操無拳無勇,卻喜歡身先士卒,每次大戰(zhàn)都有生命危險,多虧有許褚在身邊護衛(wèi)周全,曹操才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典韋死后,許褚擔任曹操的保鏢,也是十分合格的。

許褚還立有很多戰(zhàn)功,這里就不能一一列舉了。曹操駕崩的時候,許褚因為傷心過度,不久的將來,他大哭一場后吐血身亡,追隨曹操而去。許褚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勇將、第一忠臣,這一點曹操是深信不疑的。
司馬懿曾經說過:
“許褚對丞相的忠心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丞相命令他殺了自己的父親,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許褚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因此兒子許儀繼承了他的爵位也順理成章。許儀不但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還繼承了父親勇猛無前的戰(zhàn)斗精神。于是,在鐘會伐蜀時,許儀自告奮勇擔任先鋒之職。應該說,許儀也是優(yōu)秀的將二代了。以許褚的功勞和威望,許儀躺在父親的功勞簿上,安常處順,一輩子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年輕的許儀卻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自己也要建功立業(yè)。但是,首次上戰(zhàn)場,就擔任先鋒,其風險之大無與倫比。
先鋒是干什么的?是先頭部隊,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要排除大部隊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障礙。先鋒官的責任之大,可以說是僅次于統帥。
許儀主動請纓,大家也都眾口一詞:
“非此人不可為先鋒。”
鐘會也無話可說,就對許儀鼓勵了一番,同意了許儀的請求。同時,鐘會強調:
“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梁,鑿山破石,勿使障礙。如違必按軍法。”
也就是說,鐘會是有言在先的,完不成任務,必按軍法從事。
許儀結果犯了兩大錯誤:
第一、貪功冒進,搶關失敗,損兵折將。
許儀帶兵至南鄭關,帶領眾將奮力搶關。結果被蜀軍以諸葛連珠弩殺得大敗。
第二、沒有完成修理橋梁的任務。
鐘會拍馬過橋時,橋上土塌,陷住了馬蹄,險些跌落馬下。馬也掙扎不起來,鐘會只好棄馬步行。蜀將盧遜趕來,一槍刺向鐘會,被魏將荀愷一箭射死。鐘會就提拔荀愷為護軍,以全副鞍馬鎧甲賜之。
鐘會回去以后,就以許儀修橋不利,致使主帥差點被殺為由,將許儀斬首。諸將紛紛求情,鐘會不允。這樣許儀初次出征,寸功未立就被鐘會軍法從事了。
應該說,許儀盡管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但是所造成的后果也并不嚴重,諸將也都以:
“其父許褚有功于朝廷,望都督恕之。”
而求情,鐘會為什么還要力排眾議,非要殺了許儀呢?原因何在?
第一、鐘會首次帶兵,需要立威以做到嚴肅軍法、令行禁止。
殺了許儀,正好能起到這樣的效果。因為許儀是先鋒又是名將功臣的后代,影響面和力度都很大,更有榜樣作用。事實證明,鐘會達到了目的。我們看《三國演義》中,魏將的反應:
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眾將無不駭然。
看到了吧?眾將無不駭然。就是大家都感到了恐懼,從此以后,誰還敢不聽號令?
事實也證明:只有威,沒有恩是不行的。鐘會最后要造反,就指揮不動諸位將軍,造反失敗。
當然,鐘會也懂得恩威并施。他在斬殺許儀的同時,嘉獎了有功的荀愷。只是他帶兵時日太少,威望沒有樹立起來。所以說,很多時候,資歷是取得勝利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鐘會的資歷太淺,指揮軍隊全靠司馬昭的授權。他狐假虎威地借助司馬昭來指揮軍隊還勉強可行。一旦反叛司馬昭,軍隊就立即不聽的他指揮了。
第二、許儀的確也違抗了軍令,鐘會有理由斬殺他,眾將求情未果,是因為許褚已經不在了。
正所謂:人走茶涼,許褚已經去世。許褚生前也沒有結黨營私,只是自己一人守護在曹操左右,沒有私人勢力和圈子。因此,許褚一死,他的后代也就失去了靠山。許儀不應該追求建功立業(yè),只要能夠安身立命即可。因為,形勢不同了;再者他本人也沒有許褚一樣無敵于曹魏的武功修為。
第三、也不排除鐘會在清洗忠于曹魏的勢力。
許褚只忠于曹操一人,是至忠至純的大將。那么他的兒子許儀肯定也只忠于曹魏的皇帝。司馬昭有篡魏的野心,世人皆知。因為當時流傳著“司馬昭之心人,路人皆知”的諺語。所以,鐘會作為司馬昭的近臣,更加清楚司馬昭下一步的打算。鐘會就以清洗曹魏忠臣良將,來取悅獻媚于司馬昭。鐘會當時的想法是做晉朝的開國元勛。后來被姜維反復攛掇,又被形勢所逼,結果反叛司馬昭被殺。
《孫子兵法》云: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鐘會斬殺許儀無非就是犧牲一個許儀,在眾兵將面前樹立自己是一個治軍有方的合格統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