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歷坎坷,思想境界卓越,這便是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人生寫照。如果他年少有為,不至于淪落饑餓之地,而能在富庶盛世中求得一席之地。杜甫的詩歌作品,充滿了對社會悲慘現(xiàn)實的感慨和吶喊,他的坎坷人生經歷成就了他偉大的詩圣地位。
話說杜甫本是官宦世家,所以從小家境也算殷實,幾個兄弟姐妹過得還算不錯,作為長子的杜甫更是十九歲就開始游歷天下,歷時數(shù)年之久。直到24歲,他趕赴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沒考上,但是他也不灰心,繼續(xù)開開心心的游歷,恰逢父親當上袞州司馬,他又開始向袞州游歷,算是人生的第二次遠行,期間還留下了幾首詩,其中《望岳》里面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的千古名句。
只是好景不長,任性游歷的人生在杜甫29歲那年結束了,他的父親在那一年病逝,作為杜家長子的杜甫也就回到了家鄉(xiāng),并在同年迎娶了他人生中唯一的妻子,之后平淡的過了幾年,兩人又有了幾個孩子。

前篇說到,天寶五年,唐玄宗昭告天下,讓天下有才能的人都去京城考試,34歲的杜甫這才拖家?guī)Э趤淼介L安,只可惜官途波折,過了八年也沒謀取到一官半職,一家人的生活也到了窮困潦倒的時候。
天寶十三年,42歲的杜甫窮得只能買朝廷針對窮人發(fā)放的降價米勉強度日,他已經萌生了退意,準備離開長安城這個鬼地方,隨便找個節(jié)度使去當然加幕僚過活算了,可是節(jié)度使的幕僚不算官職,工作也不穩(wěn)定,杜甫還是做了最后的嘗試。
他昧著良心寫了一張‘表’,夸贊曾經被他寫詩謾罵過、如今的宰相楊國忠,杜甫也實在是沒辦法,被生活壓彎了脊梁,為此他還寫了一首《白絲行》來緬懷這段時間,說自己是白色的絲綢,只要穿在身上行走,就免不了會弄臟了自己。
可就算是這樣,他也沒能立刻就得到官位。
轉眼就到了年底,杜甫還是沒收到消息,迫于生活的無奈,他只能將妻子和孩子送到了南邊的奉先,當時奉先縣令是妻子本家,好就近照顧,杜甫則咬牙留在了長安,有時間也會去奉先看望家人。
到了天寶十四年的十月,杜甫終于得到了朝廷的任命,派他去河西做一位九品下的小官,杜甫心里那個苦啊,妻兒在南邊,河西遠在東北,這個窮破的小家庭實在遭不起這樣的折騰,而他又不愿意拋妻棄子。
長安城九年的經營和等待,他卻只能決絕了這份任命。
好在這次運氣不錯,吏部又給他換了一個官: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是太子屬官,執(zhí)掌東宮兵仗儀衛(wèi),官位八品下,比之前的官還要好一些,而且也不用東奔西跑,就在京城里面,這雖然不是一份起眼的工作,但好歹也夠養(yǎng)家糊口。
他上任不久,還沒來得及將妻兒接回長安城,卻收到了奉先寄來的家書,說家里斷糧很久,不到一歲的小兒子都快要餓死了,也正是這個時候,安史之亂爆發(fā),長安城的鼓聲響起,開始封禁城門。
好在杜甫不是什么大官,他收拾衣物和盤纏以最快的速度出城,終于在城門關閉的前一刻離開了長安城,他心急火燎地回到奉先家中,聽到的卻只有家中的哭泣,原來小兒子已經在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天餓死了。
杜甫那個恨啊,他要是年少有為,要是能早點考取功名,哪怕只有父親十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讓家人受這么多的苦難,最后在冰天雪地中被餓死凍死。
他早該離開長安城,去過一種可能更富有的生活,而不是死守在那里,等‘一代明君’賞給他一個機會,非得謀取個一官半職。現(xiàn)在不僅沒能成為給國家效力的棟梁,還拖累了一家人。
在這種悲痛欲絕的感情里,杜甫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譴責自己,悔不當初,可惜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更加悲慘的是,安祿山叛軍的消息接連傳來,洛陽被破,安祿山直接稱帝,安史亂軍快速南下,老皇帝嚇得逃出了長安城,接著長安城也被破。
他那八品下的官職也回不去了。
在奉先一等就是半年,又聽說太子已經稱帝,杜甫開始帶著家人離開,去投奔新皇帝的流亡朝廷,一路上跋山涉水,又累又餓吃盡了苦頭,他只能將妻兒放置在了羌村,自己輕裝前行去探一探路。
奈何,他出去沒多久,就被安祿山的叛軍抓住,關押進了長安城!
(本文聲明:以上圖片均來源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以上文字均為作者原創(chuàng),抄襲將追究責任,望理解!)
————
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生 03,敬請期待,關注派哥可看下集和更多歷史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