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出自女真族,那拉氏、烏拉那拉氏與葉赫那拉氏走向卻截然不同。一方面,烏拉那拉氏執著于草原游牧生活,保留原始族風,葉赫那拉氏則努力融入漢文化,為贏得朝廷信任;另一方面,那拉氏因內訌分裂,致使實力削弱。這種分歧導致了最終烏拉那拉氏成為大清王朝的主導,而那拉氏卻黯淡無光。
清朝皇室所在的滿族在明朝時期乃至后金時期稱為女真族,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女真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統一建州女真以后的努爾哈赤在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后才建立的大清王朝的雛形后金政權。而那拉氏就是海西女真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又分為葉赫那拉、輝發那拉、哈達那拉和烏拉那拉四個分支。

三大女真分布圖
雖然四個姓氏并不同源,但在海西女真歸順愛新覺羅氏后,《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將其統一歸為那拉氏歸入滿洲八旗。作為滿洲的大型老姓之一,那拉氏在清朝的政壇歷史上并未有明顯的建樹,滿清一朝最為有名的當屬康熙朝重臣納蘭明珠和其兒子納蘭性德,屬葉赫那拉氏。相反,那拉氏在清朝后宮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納蘭明珠劇照
而就那拉氏的四個分支而言,哈達那拉氏和輝發那拉氏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湊巧的是烏拉那拉和葉赫那拉兩個分支都為清朝后宮貢獻了三位皇后,而這六位皇后的結局卻天壤之別,大為不同。烏拉那拉氏的三位皇后不是所生嫡子早早夭亡,自己也早早過世;就是年紀輕輕被逼殉葬;還有得罪皇帝,將其廢黜皇位之位的。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相比之下,和愛新覺羅氏有著深仇大恨的葉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反倒是地位尊崇,無以復加。孝慈高皇后生下皇太極,被尊為清朝第一位皇后;孝欽顯皇后即著名的慈禧太后生下同治皇帝,并且執掌晚清朝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孝定景皇后即隆裕太后更是被尊為皇太后,被民國政府以國葬禮下葬,流芳百世。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那么,同屬那拉氏的葉赫那拉和烏拉那拉為何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和待遇呢?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說好的世仇呢?其實,這一切僅在個人所為,于姓氏并無多大關系。
烏拉那拉氏被追封的皇后就是當時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將其生母阿巴亥,是為孝烈武皇后。努爾哈赤駕崩后,將后金政權的大汗傳位于多爾袞這樣重要的后事交代給了大妃阿巴亥。多爾袞系阿巴亥次子,阿巴亥雖然生有三子,但是當時畢竟年幼,手中實力有限,無法同實力強大、手握軍權的“四大貝勒”相抗衡,更加不是德高望重、戰功赫赫的皇太極的對手。為了穩坐汗位,被三大貝勒永利威大汗的皇太極必須讓阿巴亥帶著努爾哈赤的遺命永遠的閉嘴,所以她只能落得一個殉死的下場。
多爾袞畫像
而雍正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敬憲皇后雖然深得雍正皇帝寵愛,并且早早的為雍正皇帝生下了嫡長子弘暉,但不幸的弘暉年僅8歲便早早夭亡,這讓孝敬憲皇后很是悲痛,雖然雍正皇帝繼位以后將其冊封為中宮皇后,但是繼位以后的雍正皇帝忙于政事,無暇顧及后宮,孝敬憲皇后再也沒能為皇帝生育子嗣。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后薨逝,沒有了皇子傍身,也只能落得一個皇后稱號,再無其他。
雍正皇帝畫像
而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更是“不作就不會死”的典型代表,被冊封為皇后之后的十五年都風平浪靜,諸事順利,不出意外的話,重視嫡子身份的乾隆皇帝會在繼皇后所生的兩子中選擇一位立為皇儲,將來可以榮登大寶,繼位為帝。可是,繼皇后偏偏放著肅靜日子不過,非得當著乾隆皇帝的面斷發詛咒,你這不是捋老虎須子嗎!雖然乾隆皇帝未明面上將其的皇后之位廢黜,但是收回了其皇后、皇貴妃、貴妃、妃位的冊封寶印和寶冊,等于將其為嬪妃。繼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也真的按照嬪位將其安葬。
繼皇后劇照
而葉赫那拉氏則就聰明許多,她們懂得要想在后宮生存,不光要為皇帝生育皇子,還得想辦法讓皇子成為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榮華富貴。
清朝第一位葉赫那拉氏皇后孟古哲哲,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后,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系努爾哈赤第三人大妃,端莊賢惠、氣度恢弘的孟古哲哲似乎生來就是做皇后的,大妃位上的十五年內,他不光為努爾哈赤生下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還端莊大方,始終如一,沒出過任何過錯,當之無愧的清朝第一皇后!
皇太極畫像
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這個娘們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她為咸豐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讓眼看就要斷絕后世的大清王朝繼續傳承。也是因為這個唯一的皇子,慈禧太后成功登上晚清政壇,成為晚清實際統治者。同治皇帝之后的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是慈禧太后直接任命。做為女人,慈禧太后的地位已經做到了頂點,就差得道升仙了。
同治皇帝畫像
有了慈禧太后這個強有力的后臺,她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靜芬也是坐穩了皇后之位和太后之位。因為慈禧太后的緣故,光緒皇帝一生都未曾臨幸過孝定景皇后,所以她也就未曾生育過子嗣。為了避免生靈涂炭,隆裕太后認同簽署清朝退位詔書,為封建王朝的結束,加速推進民主政權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國二年,隆裕太后病逝于長春宮,民國政府念其功勛,以國葬禮下葬,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