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之父在一首小詩中展現了大愛精神,這也是他獲得詩王稱號的原因之一。這位偉大的詩人通過他的作品傳達出無私、充滿慈悲的情懷,深刻地表達了對世間萬物的關懷和愛。他的詩篇中流露出的溫暖和人性化觸動了人們的心靈,使得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詩王。這一精神的傳承和延續,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啟示和研究對象。
白居易有著“詩王”和“詩魔”的稱號,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其才華無人能及,連當時的皇帝都是他的“粉絲”,可見其在唐朝詩壇的地位。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而且對于創作精益求精,每一個字都用心推敲,寫好后還要拿去念給不識字的老嫗聽,要是對方聽不懂,則是會一直改到對方聽懂為止。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創作精神,讓他的作品更具有厚重感,同時也更接地氣。
白居易最引以為傲的作品是《長恨歌》,這首詩洋洋灑灑,所描寫的正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其中有很多詩句膾炙人口,譬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可以說是深入人心,把帝王之戀描寫得纏綿悱惻。
其實除了描寫帝王之間的愛情之后,白居易的詩扎根于民間,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有很多都是精品,以這首《鳥》來說,全詩很簡練,看似寫得很一般,但是讀后卻讓人拍案叫絕,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同時也是告誡了世人,要愛惜鳥類,表現出了詩人善良、仁愛之心。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鳥是自然界中的精靈,在很多人的眼里,一只鳥無非只是普通的鳥而已,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可是在詩人眼中,鳥的生命同樣值得尊重,不應該隨便去獵殺。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精神指引之下,白居易借用一只普通的小鳥,以此來告誡世人,要尊重大自然,要對鳥兒有敬畏之心。
白居易悲天憫人的情懷最讓人感動,為此這首看似不起眼的小詩,也就顯得與眾不同,當然詩人更深層的意思,還是要告訴那些權貴,不應該為富不仁,要尊重平民百姓,畢竟無論是高貴還是低賤,每個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這也正是白居易最不起的一個地方,通過一件小事,一只普通的小鳥,卻是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
在開篇便是點明了主題,以此來告誡世人,不要以為一只小小的鳥兒,它們的生命不值得尊重,顯得微不足道,其實它和人類是一樣,也是有血有肉,是真實存大的生命,既然存在那么就要去尊重。白居易把鳥兒和人類相比較,可見詩人的大愛精神,也足以說明,在詩人心目中,無論是一只普通的小鳥,還是底層的民眾,那都是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到了后兩句則是做了一個大總結,也是與前面的兩句形成對應,從而讓這首詩更加立體,使得那份大愛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要勸世人不要去打枝頭上的鳥,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鳥兒,剛剛孵化出了小鳥,那窩里還有很多幼鳥,正在盼望著母親歸來。這和人類是一樣,對于幼小的生命來說,每一天都在盼望著母親。
白居易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在他的作品中,那份大愛精神,以及悲天憫人的情懷,可以說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普通的讀者,從這么一首小詩中,我們應該要反思,同時也要身體力行,無論是對于自然界中的精靈,還是身邊的人,一定要有足夠的敬畏之心。你只有善待他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其實兩者之間是共通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詩中,也正是基于這樣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