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吳三桂有30萬精兵,現在說吳三桂是大周圣祖三桂皇帝,終身擊敗滿清,收復臺灣省,抗擊沙俄,平定準噶爾,文治武功,世界第一,千古一帝!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系列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看看!

據多方資料顯示,山海關吳三桂手中只有5萬名士兵,在山海關大戰中與李自成作戰仍處于劣勢,更不用說與多爾根作戰了!
了解吳三桂,其實應該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
明末,吳三桂作為明朝最終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體系,成為遼東防御清軍的中流砥柱。沒有吳三桂,清軍早就直奔了。當然,這句話是人們長期幻想的情感。真正的歷史是,如果皇太極不死,清軍早就干吳三桂,突破山海關!

其實吳三桂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在1640年至1642年的松錦戰爭中,明朝九邊精銳,13萬軍隊在松錦戰場上損失慘重。雖然吳三桂“首功震遼東”,但他逃脫了清軍的追求,因為他跑得很快。明朝教練洪成類(吳三桂直系領導)和遼東名將祖大壽(吳三桂叔叔)都被俘。如果吳三桂這么厲害,他早就干掉了清軍。松錦戰爭結束后,寧錦的防線被清軍突破。如果他們贏得了山海關,清軍就可以騎馬奔騰了。然而,為什么清軍從1642年到1644年沒有突破山海關?
是因為害怕吳三桂嗎?不是,是因為皇太極突然死亡。直到1643年底,清朝內部權力交迭。多爾根、豪格、孝莊、順治經常在影視劇中演出。這時,你正在為王位而戰。

1643年,雖然滿清時期已經停止,但李自成的農民軍并沒有停止。1644年,李自成定都西安,準備北伐進京。從西安到北京,一路走得太順利,直接去了北京。崇禎拒絕與李自成和談,但秦王部隊沒有到達,李自成進入北京。
這時,吳三桂從寧遠(吳三桂的駐地是寧遠,而不是山海關)起兵勤王已進入關內,但聽說北京城破,開始駐足觀望。
李自成打算招降吳三桂,給吳三桂4.2萬白銀的工資。吳三桂說他愿意投降,但在回北京的路上,他的仆人說李自成的軍隊掠奪了吳三桂的家,吳三桂回到山海關觀察局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