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成為第一位皇帝,稱之為“始皇帝”。從此,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我”,其他人直接當面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純的歷史故事。
唐憲宗李春-唐順宗李念長子。初名淳。貞元四年(788)封廣陵郡王。憲宗是唐末有所作為的皇帝,政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治改革,二是部分藩鎮暫時平定。
唐憲宗李春之所以被一些人稱為小玄宗,是因為他的政治貢獻開啟了元和ZTE的美好時光。唐朝中晚期,外有藩鎮,內有宦官專權。皇權經常受到威脅,甚至許多皇帝的生命也受到宦官的控制。然而,徹底解決宦官隱患的機會也出現了,但沒有得到重視和實施。唐憲宗李春抓住了這個機會。
唐順宗的長子李純從小就很聰明。有一天,李春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樂,問他:“你是誰的孩子,怎么在我懷里?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這個回答讓德宗大吃一驚。作為今天皇帝的長孫,他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第三天子”,既聞所未聞,又符合現實。德宗皇帝忍不住給懷里的孫子們增添了一些愛。
李純小時候急著做“第三天子”,長大后真正做皇帝真是不耐煩。他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成為了皇帝,從太子到登基。后人一直懷疑他如此迅速成為皇帝的原因,為什么宦官強迫順宗禪位選擇了28歲的李春,而不是其他更好控制的小王子。此外,順宗的突然崩潰也令人懷疑。各種跡象也表明,順宗的禪位和崩潰絕不是簡單的太監混亂,而是缺乏證據支持,所以只能作為猜測。
他的政治道路就像他的祖先唐玄宗一樣虎頭蛇尾,尤其是在愛情中,相當相似,同樣反復無常,唐明皇為了美麗,強迫兒子的兒媳,特別寵壞楊貴妃,唐憲宗為了不讓皇后干涉任何寵物女人,明確表示不是皇后,為了自己的個人欲望,反復無常!《舊唐書·后妃傳》記載憲宗說:“帝后庭多私愛,以后門族華盛,考慮正位后,不容幸,以至于是書拜后。” 自憲宗以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繼效法,也沒有立皇后,原因與之相似。這一時期史書上所說的皇后,其實都是兒子當上皇帝后加封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不建立皇后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只有唐朝、高祖李淵、戰爭皇帝李重茂、代宗李宇、哀悼皇帝李珍等人沒有建立皇后,或者因為情感上的隱藏,或者因為命運的不幸。然而,像唐憲宗李春這樣堅持不建立皇后的人在唐朝甚至歷史上都找不到第二個。
是因為私愛,還是因為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比如怕皇后效仿武后、魏后等等。不能考證,但不立皇后,卻造成了很大的問題:①缺乏皇后的管制,大多數皇帝都是荒淫短命的。②生母地位低,皇太子缺乏應有的威望。③沒有競爭對手,宦官勢力猖獗。唐末,宦官像兒戲一樣欺負皇帝,不得不說與后宮的空虛有很大關系。唐憲宗作為唐末不立皇后的皇帝的榜樣,直接負責皇權旁落和帝國顛覆。
而且唐憲宗信任宦官,提拔了很多宦官將軍,有的軍權很高。這種做法開啟了一個惡例,使原本只掌握禁軍的宦官和教師作戰的權力。他不僅沒有限制宦官的專權,而且從他開始加強宦官專權的弊端,從而錯過了唐朝解決宦官問題的最佳時機。后來的皇帝要么無能為力(如文宗和宣宗);要么是有力無心(如武宗);然后就是完全無動于衷(如穆宗和敬宗)。最后,直到宦官和唐朝同歸于盡。
只能說,天理循環,報應不愉快,他傾聽偏信宦官,最后卻死在宦官手里。在取得一系列成功后,唐憲宗也開始追求長生不老,開始服用丹藥。服藥后,他變得暴力起來,經常毆打和殺害身邊的宦官。最后,他被宦官陳志宏殺害。宦官為所欲為殺皇帝后,不允許朝臣入內,偽稱皇帝“誤服丹石,毒發暴崩”,并假傳遺詔,命李恒繼位。從此,唐朝皇帝的廢立被宦官操縱。頗有李隆基之風,自他以來,唐朝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