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成為第一位皇帝,稱之為“始皇帝”。從此,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我”,其他人直接當面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秦武王的歷史故事。
在古代,特別是在遠離現代的古代,國家的繼承制度沒有固定的規定和實踐,因為一切都是用力量說話的,更不用說戰國時期危機的國情了。戰國需要什么,是將軍,是勇敢的領導者,所以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繼承了他的王位。
秦武王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個性的國王。雖然他的生命很短,但他也很輝煌。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君主。秦武王從小就有神力。他的力量出奇的大。此外,他的脾氣和他的力量一樣。他用拳頭說話。如果你有能力和良好的武術,你可以得到他的尊重。
繼位第四年,秦國占領了韓國重要城市宜陽,這讓秦武王大為高興。我覺得他繼位之初就有攻打韓國的打算,所以他特意找了朝中左右兩位丞相商量,結果采納了甘茂的建議,出兵攻打韓國。秦國攻打韓國的風險很大,因為各國都注意到了秦國的發展,對秦國的敵意也越來越大。如果秦國占領了韓國,那么其他大國就不會放手。秦國最近的魏國和趙國最有可能在秦國兵力遠征時攻打秦國。
秦武王派甘茂領兵攻打韓國,其中宜陽是韓國軍事重鎮,是秦國必須得到的地方。但是韓國的軍事重鎮怎么會這么容易贏呢,就連丞相甘茂來到這里,也和韓國僵持了五個月。甘茂無法征服宜陽,反對朝中攻打韓國的楚里疾和公孫石提出讓秦軍回來。秦武王看到戰爭過了這么久沒有進展,心也從最初的堅定變成了沒有信心,他已經打算退役了。但甘茂勸說秦武王,都到了這一步,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勝利。秦武王最終決定拼死一搏,不但沒有退兵,反而派出了五萬援軍。隨著這5萬援軍的加入,戰爭突然開始轉機,秦軍士氣大振,一舉攻破宜陽。
秦武王攻破宜陽后,離周王室王城更近了一步,他心里很高興,就在宜陽舉行了巡視。周紅王聽說秦武王打破了韓國宜陽,心里害怕,趕緊派使者到郊區迎接秦武王。使者讓秦武王去見周紅王,秦武王還不敢正面對周紅王,就拒絕了。他以聽說太廟有九鼎為借口,提出過去見一見。使者帶秦武王來到太廟,看見九鼎。九鼎是當年大禹在九州收集的貢金。他把這些貢金鑄成一個三腳架,記錄了本州山川人物和貢土的數量。三腳架上刻著龍的線條,所以這些三腳架也被稱為“九龍三腳架”。夏傳于商,商再傳于周,只是不知道這鼎到底有多重。秦武王靠自己的力量,想舉鼎,他還說其中一個屬于秦國,他要把它搬回去。看守的人說鼎太重了,根本動不了。秦武王問在場的人,大家都說鼎太重,動不了。孟賁也只說可以試一試,結果他的眼睛都流血了,也只是讓鼎離地了一會兒。秦武王說,既然你孟賁可以搬起來,那我也可以。周圍的人勸秦武王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秦武王卻認為自己在嫉妒自己的神力。最后,秦武王用盡了最大的努力,把鼎舉起半尺高,正要往前走。結果,他受不了鼎的重量,砸了下來,砸了右腳。他的脛骨被壓碎了。回到驛站的那天晚上,秦武王忍不住流了太多血。
他才23歲,因為年輕好勝,最后自殺了。秦武王死后,他的母親沒有其他孩子,秦武王也沒有后代,所以她希望她的兒子繼承王位。然而,魏冉等人支持燕國的人質公子姬。魏冉手中有軍權,后宮有宣太后,所以公子姬最終繼承了王位,歷史上被稱為“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