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成為第一位皇帝,稱之為“始皇帝”。從此,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我”,其他人直接當面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歷史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死后,王位傳給了孫子朱云文,也就是建文皇帝。建文皇帝朱云文在位四年,然后在靖難之戰中被叔叔朱迪奪走。
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可以從正統繼承人手中奪取王位,以當地的方式擊敗中央政府。他也是朱元璋的親子。為什么朱元璋不把王位傳給能干的兒子朱棣,而是把王位傳給孫子朱允文?
后人分析,這是因為朱元璋想樹立繼位原則,杜絕子孫后代在王位繼承上的各種糾紛,確保江山永恒。這可能是一個原因,但不是全部。就我個人而言,這可能是因為朱元璋強烈的控制欲。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立自己的長子朱標為王子。此后,朱標成為朱元璋的正式繼承人,朱元璋給了他“仁”、“明”、“勤”、“斷”四個字,讓他幫自己處理政事。
既然王子已經建立起來,自然就沒有其他兒子了,所以朱元璋把其他兒子分開了。不幸的是,朱元璋心中的完美繼承人英年早逝,先去世。這時,繼承人的座位是空的。誰該做?
與其他皇帝選擇另一個受寵愛的兒子不同,朱元璋最終將王位傳給了朱彪的兒子朱云文。首先,朱云文是直系人。雖然他的母親不是妻子,但她后來得到了糾正,所以朱云文符合立法的原則。
其次,朱云文的性格和脾氣與朱標相似,孝順善良。朱標生病期間,朱云文長期為病床服務,晝夜不離。朱標死后,朱元璋還稱贊他:“誠實、純潔、孝順,不在乎我。”
朱元璋建立國家后,為子孫后代鋪平了道路。他認為,百年后,國家需要的是守成君主,所以他選擇了具有儒家尊重和“仁”美譽的朱彪,而不是在戰場上殺害地方、建立軍事功績的朱迪。
朱標死后,他也想到了朱允文,而不是朱迪。朱允文曾寫信勸說朱元璋修改《大明律》中許多苛刻的酷刑,這讓許多大臣非常高興,因此支持朱允文遠遠高于支持朱迪。
另一方面,朱元璋認為,如果選擇孫子繼位,兒子們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他們會一起幫助孫子,得到君臣相得,千秋萬代。
雖然他的繼承人看起來很溫柔,但他仍然在那里,這肯定會讓國家順利繼承。他害怕老英雄,尤其是將軍,所以他為后繼者鋪平了道路,后來殺死了英雄,血流如海。
但他沒想到問題最終出在兒子身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利,朱迪等藩王最終聯合起來,反抗建文帝的統治。最后三年,國家內亂重新確立了王位傳序。
如果朱元璋在九泉之下得知,有沒有想過不如簡單傳給朱棣,少了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