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喝酸奶節”是西藏“雪頓節”,西藏語言意味著“酸奶宴會”,雪頓節四五天,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節日,接下來我們了解雪頓節在西藏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在歷史舞臺上有悠久的歷史。
介紹雪頓節
雪頓節意味著“酸奶宴”,所以雪頓節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后來,它逐漸演變為主要的藏戲,也被稱為“藏戲節”。由于雪頓節期間有盛大而熱烈的藏戲表演和盛大的曬佛儀式,有些人也被稱為“藏戲節”、曬佛節。
根據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歷6月15日至7月30日為禁止期,大大小小的寺廟喇嘛不得外出,以免踩死蟲子,7月30日解禁后才能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傳統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藏戲、藏戲、群眾游園為主要內容,還有精彩的牦牛和馬術表演。
雪頓節的起源
雪頓節起源于公元11世紀中葉,當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傳說佛教有300多條戒律,最忌諱的是殺人殺人。由于夏季天氣變暖,植被生長,昆蟲刺痛,萬物復蘇,僧侶外出活動不可避免地會殺死生命,違反“不殺死生命”的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規定,從4月到6月,喇嘛們只能呆在寺廟里,關上門,靜靜地練習。它們被稱為“雅勒”,意思是“夏天安居”,直到6月底才被禁止。解禁之日,僧侶們紛紛出寺下山。為了獎勵僧侶,世俗人準備酸奶,為他們舉行郊游野宴,并在慶祝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雪頓節的節日內容
雪頓節是一個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傳統藏族節日。隨著歷史的變遷,雪頓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節日儀式。
雪頓節那天,拉薩附近的居民穿著鮮艷的節日服裝,幫助老人和年輕人,提起酥油桶,帶著酥油茶來到羅布林卡在郁郁蔥蔥的樹蔭下,做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綠色上,鋪上新的卡墊和地毯,放上水果美食,坐在地上,邊喝邊聊,唱歌跳舞,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下午,家家戶戶開始做客,主人向客人敬意“松準聶塔”(酒禮),唱著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欲罷,客人喝了三口酒。敬酒聲、祝福聲、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空時,人們在暮色中離開了林卡。
如今,雪頓節已成為藏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藏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藏族文化的特色。現在雪頓節已經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節日,不僅包括曬佛等活動,還包括文藝表演、體育比賽、招商引資,對藏族文化的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