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每個省只有一個封疆大臣,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撫大人。但在清朝統治時期,每個省不僅有一個封疆大臣,還有四個,分別是巡撫、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等級最低,但也是普通人得罪不起的任務。那么,正三品的按察使,到底有多大的權力,為什么屬于封疆大吏的行列呢?今日,我們就來談談按察使的情況。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明朝的“三駕馬車”。明朝取代元朝統治后,遵循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進行了重新改革。明朝建立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即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揮使。三者相互制約,形成完美的模式。但明朝統治后期,出現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各機關開始相互推諉,耽誤了許多事情。因此,總督和巡撫先后出現。
請注意,明朝的總督和督察都是臨時官職,而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員。清朝入關后,繼承了明顯的官員制度。鑒于各省的實際情況,督察和督察成為地方高級官員。此外,還有一個官職,類似于明朝的指揮使。督察、督察、政府使者、督察使者和督察都屬于新疆官員。

事實上,總督的地位最高,屬于從一品或二品的文官,一般掛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御史的稱號。因此,它被稱為制臺大人或部堂大人。總督負責兩三個省的軍事管理,同時也負責河道、糧道等方面的工作。巡撫屬于一個省當之無愧的一把手。巡撫屬于二品或二品的文官,負責包括軍事在內的全省各方面的工作。一般掛禮部侍郎或都察院右都副皇史稱為撫臺大人或中成大人。
布政使的地位僅次于巡撫,屬于二品文官,負責全省經濟建設、民政推廣、稅收征收、人事任免等工作,屬執行副省級。由于文貴武賤的老傳統,提督屬于從一品武官,請注意武官。雖然提督是從一品開始的,但要接受總督和巡撫的控制。提督見巡撫,一般都是畢恭畢敬。四川總督羅秉章在圍剿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坐在大帳里,提督和總兵只能站在周圍。
至于按察使,是正三品的文官。負責全省治安、司法、刑獄工作的按察使。按照現行標準,屬于公安法一肩挑。因此,按察使被稱為標準臺大人,布政使被稱為番茄臺大人。巡撫大人面前,左右會有兩個座位,留給按察使和布政使。巡撫只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一半上級,后兩個也有權直接上奏折。由于需要管理全省治安,根據檢查,需要管理部分綠營軍。
此外,全省官差、衙役等人員也在按察使的管理范圍之一。總之,按察使也屬于高級官員,是各省封疆官員之一。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江蘇按察使直接扛著江蘇巡撫,說:“我是朝廷三品大員。誰敢碰我?”當時,法庭下的衙役明顯猶豫了一下,因為按察使有權管理衙役。
一般來說,巡撫和三品武官參會有矛盾。巡撫不可能直接殺死參會,甚至殺死二品總兵或二品副將。但是,如果對方是文官,巡撫連知府都不敢殺,因為知府至少是四品或五品的文官。至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巡撫沒有處理的權力,因為每個人都屬于同事,巡撫只在職位上高了一半。
畢竟,每個省的高級官員都是由軍事機械部門和官員部門決定的。在每個新疆官員的背后,一定有一個支持者,可能是親王貝勒或軍事機械部長,這張臉不容易打。簡而言之,雖然檢察官的等級低于政府部長和巡邏人員,但它也屬于新疆官員,在該省的實際地位明顯高于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