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六首豁達詩自古以來被傳頌至今,其中展現了他灑脫豁達的性格和深遠的思想。讀過這些詩篇,我們仿佛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寬廣與深邃,感悟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這些詩篇教誨我們如何做一個寬容大度、胸懷坦蕩的人。或許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功利至上的社會,我們更加需要這種超脫與豁達的品質來指引我們前行。愿我們在讀完這些詩篇之后,能夠受益一生,獲得真正的自在與豁達。
他是唐代最豪放豁達的詩人,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自“永貞革新”之后,他被貶外放二十三年,即使如此,卻從未喪失斗志,他就是劉禹錫,其詩作豪放昂揚,能帶給人無窮力量。
今天,分享劉禹錫最豁達的6首詩,一起在詩中體會劉禹錫的豪放與昂揚吧!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一個人眼里的風景,其實就是他心里的風景,人在低谷時,看山看水皆有悲涼之意,見秋日則滿目蕭條。
但秋天總要到來,失意在所難免,何不放下心中的苦悶,秋天也有晴空萬里的開闊盛景。
唱一曲別開生面的秋歌,給心上畫一筆與眾不同的色彩。
最具哲理性的酬贈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二十三年淪落的歲月,物是人非的舊光景,劉禹錫的經歷并非最苦的,但他的態度卻是最樂觀的。
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
人身經危難,亦要有百折不撓的韌勁,因為老樹重抖精神,仍可煥發春光。
最令人感慨的懷古詩《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即使是熱鬧擁擠的朱雀橋,貴族聚集的烏衣巷,也會敗落在歷史的斜陽中。
人生一世,何苦費盡心力追名逐利,得到時的歡喜不可久留,失去后的落寞卻刻骨銘心。
不對過去耿耿于懷,不對未來杞人憂天,把握當下,足以我們坦然應對世事變化。
最巧妙含蓄的情詩《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琢磨不透的情人心思,正像黃梅時節陰晴不定的天氣。
年輕時的愛情,總是言行含蓄,內心熱烈,相處時又時欲說還休,詞不達意。
這樣單純而細膩的感情,永遠讓人懷念,也永遠正在發生。
最通俗易懂的哲理詩《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遭遇詆毀,也難免會遭遇讒言。
歷經千辛萬苦,總會淘盡泥沙,獲得閃閃發光的金子。
不要讓當下的黑暗,遮住眼里的光芒,不要讓一時的困難,阻止內心的向往!
最清醒樂觀的感懷詩《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年齡在增長,閱歷也在增長,逝去的是青春,留下的成熟。
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人至暮年又如何,歲月已贈予我們,一雙洞察世事的雙眼,一顆坦蕩從容的心。
劉禹錫,無疑是唐代最豪放、最樂觀的詩人,“詩豪”的名號,他當之無愧。
曾經,他多次陷入困境,但他從不絕望;曾經,他再三被人非議,但他從不屈服;曾經,他屢屢遭受責難,但他從不違心。
一個堅強的靈魂,留下了一篇篇鼓舞人心的佳作,當你苦悶時,不如讀讀劉禹錫,一定會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