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廷的歷史上,甄嬛是一位備受贊譽的女性角色。作為康熙之母,她以福壽兼?zhèn)涠劽谑馈K拈L壽令人稱贊,享年高達86歲,這在當(dāng)時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齡。甄嬛通過其智慧、氣度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歷史傳奇。她的故事不僅展示了她個人的力量和智慧,也為后世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記。
在《甄嬛傳》中甄嬛一開始只是一個位份比較低的菀常在,后來陰差陽錯得到雍正的寵愛被封為莞貴人,之后還沒有生下一子半女便升級為菀嬪;作為一個漢女,在后宮之中的升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在除掉華妃年世蘭以后,雍正便打算將其直接封為莞妃,年紀(jì)輕輕、還沒生下皇子便被封為妃子實在可以稱之為盛寵。自然不被皇后宜修所允許,但又不敢公然違抗雍正的決定,便從中作梗讓甄嬛穿上了已故純元皇后的衣服,讓雍正大怒,直接將甄嬛軟禁在了碎玉軒。對雍正大失所望的甄嬛在生下朧月公主僅三天后,便直接去了凌云寺。

《甄嬛傳》中的鈕祜祿氏甄嬛
之后為了能救自己的父母親,也為了“死去”的十七爺胤禮,甄嬛設(shè)計“懷上”雍正的孩子重新以“熹妃”的名分回到宮里,雍正還將四阿哥弘歷交給甄嬛撫養(yǎng)。
在與皇后宜修的明爭暗斗中,甄嬛大獲全勝,宜修被幽禁于景仁宮,永正與其“死生不復(fù)相見”;雍正病逝后,四阿哥弘歷繼承大統(tǒng),甄嬛被尊為獨一無二的皇太后,而皇后宜修則被活活氣死。
當(dāng)然這是影視劇中的鈕祜祿.甄嬛,四阿哥弘歷的養(yǎng)母。其實有很多地方是不符合歷史原型的,比如:
甄嬛在雍正還是皇子時便已經(jīng)是雍親王的格格,且是滿人并非漢女,在雍親王府生下弘歷;并且一生只有這樣一個兒子,沒有生女兒;弘瞻并非甄嬛所生,而是謙妃劉氏的孩子。
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并沒有得雍正如此寵愛,雍正真正愛的是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就是張揚跋扈的年世蘭的原型;
雍正皇后孝敬憲皇后在雍正九年便病逝了,而且極得雍正尊敬,并未活到弘歷登基。
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去認(rèn)識歷史上真實的甄嬛孝圣憲皇后究竟什么樣?康熙將其稱贊為“有福之人”,確實跟康熙稱贊的一樣,跟自己的兒子弘歷一樣有福,86歲高壽而終,著實讓人羨慕!
孝圣憲皇后的畫像
01 并不得雍正寵愛
孝圣憲皇后的姓氏是鈕祜祿氏的大姓,滿洲八大姓氏之一;只要提到鈕祜祿氏我們一般都會想到孝圣憲皇后是出身于滿勛貴族家庭,比如鈕祜祿.額亦都,鈕祜祿.遏必隆,孝昭仁皇后、溫僖貴妃等全部都是鈕祜祿氏家族家族出身的貴族。
所以很多認(rèn)為孝圣憲皇后便是出自于鈕祜祿.額亦都這一支,也是貴族出身。
其實此鈕祜祿氏非彼鈕祜祿氏,雖然都是鈕祜祿氏,但即便是同一姓氏也并非都高貴。就跟我們一個村的,都姓王,但照樣有的過得好,有的過得不好。
孝圣憲皇后便是“過得不好”得鈕祜祿氏家族出身,不過有兩點可以確定:
孝圣憲皇后確實是鈕祜祿氏
屬于滿洲鑲黃旗
據(jù)《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鈕鈷祿氏為滿洲著姓,而居長白山者尤著,弘毅公其族最盛。”
根據(jù)《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鈕祜祿氏家族中屬弘毅公額亦都這一支最為繁盛,其他的比如孝圣憲皇后祖上這一支確實一般。
更何況額亦都的孫子阿靈阿因支持皇八子胤禩與雍正為敵,雍正對其恨之入骨,若孝圣憲皇后真的是阿靈阿的后代,雍正怎么會允許弘歷登基稱帝呢?
所以說,孝圣憲皇后并非出自于額亦都這一支。
(以下直接稱呼孝圣憲皇后為鈕祜祿氏)
關(guān)于鈕祜祿氏的出身在《湘綺樓文集》中還有一種說法:鈕祜祿氏原本是承德人,因為家境一般在13歲的時候便跑到了京城,恰好遇到選秀,便前去看熱鬧,守門的侍衛(wèi)一位鈕祜祿氏是參加選秀的秀女,便直接讓鈕祜祿氏進入了皇宮。因為容貌端正直接被選中了,分到了還是皇子的雍正府上。在雍正得病的時候,其他的福晉都不愿意伺候,只有鈕祜祿氏衣不解帶在雍正身邊,被寵幸后懷孕生下弘歷。
不過這種說法并不合理,若是在晚清時期還有可能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若是放在康熙朝時期,混進秀女的隊伍中是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清朝的選秀制度極為嚴(yán)格,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呢?
根據(jù)《皇室玉碟》的記載:鈕祜祿氏是在康熙三十一年出生,在13歲的時候成功通過選秀;因鈕祜祿氏的父親凌柱只是一個小小的四品典儀官,所以一開始鈕祜祿氏只是雍正府上身份低微的格格而已。
孝圣憲皇后滿洲鑲黃旗人,加封一等承恩公、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即便是后來鈕祜祿氏被承寵,生下一個兒子,仍舊沒能“母憑子貴”,在地位上有所提升。
《甄嬛傳》中的甄嬛與弘歷
其實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鈕祜祿氏出身地位沒有顯赫的娘家做支撐,要不然雍正怎么會如此怠慢呢?鈕祜祿氏入府七年才生下一個兒子,而且這是鈕祜祿氏唯一一次生育,可見雍正并不寵愛她;即便是生下兒子,也沒有被抬舉為側(cè)福晉,可見其在王府的存在感很低。
不過鈕祜祿氏雖然只生了一個兒子,但兒子爭氣,才有了后來的“盛寵”。
02 終于母憑子貴
康熙六十一年春天,康熙在暢春園居住;距離雍正的圓明園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圓明園是康熙賞賜給雍正的,并且親自題名為“圓明園”。
雍正特地邀請年邁的康熙前往自己的圓明園觀賞牡丹花,并且享受天倫之樂。
雍正將皇四子弘歷與皇五子弘晝帶來拜見皇祖,康熙一眼便相中了身材修長、皮膚白皙而且眼睛特別有神的弘歷,覺得弘歷器宇不凡。在詢問了弘歷很多瑣事后,將弘歷的生辰八字給要了去,并且在壽辰以后再次駕幸圓明園將弘歷帶入宮中親自撫養(yǎng)。
《雍正王朝》中康熙與孫子弘歷
與弘歷朝夕相處了五個多月的時間,有一次康熙帶著弘歷前往獅子園,看望弘歷的父母。到了獅子園康熙便讓雍正的嫡福晉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后來的孝敬憲皇后),將弘歷的生母帶了看看。
此時的鈕祜祿氏雖然兒子都已經(jīng)12歲,但仍舊是一個身份低微的格格,自然沒有見康熙的資格;而這次康熙專門提出來要見鈕祜祿氏,這確實是無上的榮耀。
鈕祜祿氏被帶來拜見公公康熙,康熙仔細(xì)端詳一番大贊:“果真是有福之人啊!有福之人!”
鈕祜祿氏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得到雍正的寵愛,雍正登基以后,鈕祜祿氏從低位的格格直接被封為熹妃,便是弘歷的緣故。
因為雍正雖然沒有明說,但已經(jīng)從心眼里認(rèn)定弘歷便是皇太子最佳的人選;為了弘歷能夠?qū)眄樌巧匣饰唬仨氁岣咂渖傅牡匚弧?/p>
咨爾格格鈕祜魯氏、毓質(zhì)名門。揚休令問。溫恭懋著。夙效順而無違。禮教克嫻。益勤修而罔怠。曾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印封爾為熹妃。
其實在雍正元年一直到雍正八年,鈕祜祿氏雖然已經(jīng)貴為熹妃,但關(guān)于鈕祜祿氏的記載很少,可以說是半透明的存在;可見雍正抬舉鈕祜祿氏確實是為了弘歷,并非是因為寵愛鈕祜祿氏本人。
《甄嬛傳》中甄嬛被封貴妃
敦肅皇貴妃年氏在雍正三年病逝
孝敬憲皇后在雍正八年病逝
還有一位齊妃李氏,是弘時的生母,因弘時被革除了黃帶了,連累生母李氏被雍正厭棄;實際上在后宮之中鈕祜祿氏的地位是最高的。
之后雍正便將鈕祜祿氏冊封為熹貴妃,主理六宮事宜,成為實際上的后宮之主;不過并沒有舉行冊封禮。
之所以沒有直接將鈕祜祿氏封為皇后,想必還是因為鈕祜祿氏的出身比較低;又或許是因為雍正并不寵愛鈕祜祿氏,之位單純?yōu)榱撕霘v而故意提高生母的位份。
雍正病逝以后,皇四子弘歷遵照雍正遺詔繼承皇位。鈕祜祿氏再次母憑子貴,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皇太后,在壽康宮修建完以后鈕祜祿氏居住在壽康宮。
欽惟皇妣大行皇太后。順體天經(jīng)。化彰人極。萱庭示范。仰宮中之有圣人。瑤甸歸仁。臨天下而為大母。
03 安享晚年,確實是有福之人
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年僅42歲便坐上皇太后之位的鈕祜祿氏,其幸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鈕祜祿氏不僅母憑子貴做過五年的“后宮之主”,還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太后。
《還珠格格》中乾隆與崇慶皇太后
更為關(guān)鍵的是登基稱帝的乾隆是一個大孝子,對生母鈕祜祿氏幾乎是百依百順。
有一次鈕祜祿氏跟乾隆偶然間提到:在順天府的東邊有一座廢棄的寺廟,最好是能修葺一番;康熙立馬下旨并且撥款,并且告誡宮監(jiān):以后這樣的些許小事要事先知道,不要讓皇太后操心。
乾隆的外祖父凌柱八十歲大壽之時,乾隆親自題寫匾額相送;
凌柱病逝的時候,乾隆特地讓大阿哥永璜前去祭奠,并且賜予內(nèi)大臣的職位,這一切都是因為乾隆孝順。
在外祖母七十大壽以及八十大壽的時候,乾隆都親自題寫匾額相送;外祖母病逝后,乾隆特地讓四阿哥永城前往祭奠。
鈕祜祿氏的父母親都是八十幾歲高壽而終,鈕祜祿氏也跟自己的父母一樣是有福之人,活到了86歲,乾隆亦是如此,活到了85歲。
乾隆的孝心還不止于此,鈕祜祿氏在世時,不管是南巡還是東巡都會帶著自己的生母,還有前往五臺山與關(guān)內(nèi)的盛京都會帶著生母一起。
即便是木蘭圍獵,也會讓生母同行,乾隆都是親自陪伴左右。
《延禧攻略》中乾隆與崇慶皇太后
鈕祜祿氏的壽辰,從六十到八十的壽辰一次比一次隆重,乾隆甚至還親自為生母跳舞祝壽。
其實單從這一方面來說,乾隆確實是一個當(dāng)之無愧的大孝子。讓自己的生母,能在后半輩子不僅享受了榮華富貴,還享受了福祿壽,是實打?qū)嵉陌蚕硗砟辍?/p>
04 為何不愿與雍正帝合葬一處呢?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乾隆帶著已86歲高齡的生母一起前往圓明園,鈕祜祿氏就住在距離乾隆寢殿九州清晏很近的長春仙館。乾隆之所以這么安排,就是為了方便看望生母,并且陪同生母一起用膳。
到了正月十四得知太后身體不太舒服,乾隆趕緊趕往長春仙館探望,還陪同太后一起吃了晚膳。其實一開始鈕祜祿氏只是稍微有些不舒服,并無大礙;但是沒想到僅僅幾天后,病逝加重,只是不想讓乾隆擔(dān)心,便在乾隆請安的時候強忍著跟兒子談笑如常。
到了二十二日的時候,鈕祜祿氏病情已經(jīng)非常嚴(yán)重;到了深夜便已經(jīng)快要不行了,乾隆一直守在母親的身邊,到了二十三日的子時,鈕祜祿氏病逝。
鈕祜祿氏在雍正朝時雖沒有被封為皇后,但作為乾隆的生母,在乾隆登基后被尊為太后,自然是有資格與雍正帝同葬泰陵的。但很奇怪,鈕祜祿氏在生前竟然下諭旨:“世宗皇帝已經(jīng)安葬許久了,確實不宜再打擾,況且因為我這卑微之軀去打擾世宗皇帝,實在是于心不忍;更何況我朝有為孝莊文皇后修建昭西陵,為孝惠章皇后修建孝東陵的先例,泰陵的地宮不必留我的位置了。”
“世宗憲皇帝奉安地宮之后,以永遠(yuǎn)肅靜為是。若將來復(fù)行開動,揆以尊卑之義,于心實有未安。況我朝昭西陵、孝東陵成憲可遵,泰陵地宮不必預(yù)留分位。”
雖然鈕祜祿氏不予雍正的理由跟孝莊文皇后“卑不動尊”差不多,但實際上鈕祜祿氏的意思很明顯:我不要與雍正帝合葬在一座陵寢。
但究竟是為什么?
畢竟雍正帝是給了鈕祜祿氏尊榮的皇帝。
我想原因大概有三點:
首先乾隆登基料理雍正帝后事的時候,鈕祜祿氏只有42歲,還是比較年輕的太后;自己身體好好得,在這太平盛世,自然還可能活很長的時間。若是幾十年以后再打開已經(jīng)安葬好的泰陵,確實不太合適。
其次與雍正合葬的是雍正帝的原配孝敬憲皇后,附葬的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皇后得雍正帝尊敬一輩子,而年氏得雍正帝寵愛,鈕祜祿氏與這兩者相比的話,難免會有一些“慚愧”。既然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便不想與他們合葬一處了,想要另尋一處自己在地下也安靜。
最后皇后單獨另起一處陵寢,鈕祜祿氏并非先例,順治帝的皇后孝惠章皇后是第一位,而孝莊文皇后是第二位,既然有先例在,鈕祜祿氏如此要求并沒有違反祖制,沒有什么不可得。
縱觀孝圣憲皇后的一生,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低微的格格身份,即便是生下兒子,依舊被委屈,也沒有寵愛;
第二段:母憑子貴,被封為熹妃,有了雍正帝的“寵愛”,但鈕祜祿氏很清楚,雍正帝的這份寵愛是為了弘歷,并非真的喜歡自己;但從鈕祜祿氏之后再無生育就可以看得出,雍正并不真的寵愛鈕祜祿氏。
第三段:真正有福氣的日子,兒子繼承皇位,自己責(zé)備尊為皇太后;既有地位、權(quán)力還有兒子的孝順;可以說第三段人生是最完美的日子,也是最享福的日子,所以才會86歲高壽而終
參考資料:
《清史通鑒》
《清史稿》
《清史列傳》
#歷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