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公認的四大美男,他們無疑是才貌雙全的代表,然而命運卻對他們毫不寬待。他們或遭遇暴死,或身陷禁錮,或遭遇貶謫,或受盡背叛。這種不幸的結局,引人深思。難道美麗與才華能與命運對抗嗎?或許,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傳說,更是歷史中無盡的悲歌。

說起古代四大美女可說是人盡皆知,而說起古代四大美男的才貌雙全,或文學素養,以及文治武功,那也是不遑多讓,但在歷史上關于四大美男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其公認的四大美男就是潘安、蘭陵王、宋玉和衛玠,據說許多女性都對四大美男心馳神往,出行時會引來大批癡女圍觀,甚至曾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驚人場面。
第一位潘安
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河南鞏義人,對于潘安的美貌,以經成了美男的標桿,人們經常用"貌比潘安"來夸贊男人長得好看,史料記載中,沒有具體提及潘安面貌如何,只用了三個字描述他,那就是美、姿、儀,意思就是說潘安長得容貌好,而且氣質佳,是毋庸置疑的美男子,據《世說新語》記載,潘安外出游玩,會有大批少女追著潘安給他獻花和水果,每次回家,潘安都能夠滿載而歸,而"擲果盈車"的典故也是這么來的。
潘安不僅長得好,而且頗有才華,對妻子也是珍愛有加,在他的妻子去世后,更是寫了三首《悼亡詩》懷念妻子,而這三首詩,也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先河,在此之前,沒有出現過男子懷念妻子的詩句,而潘安的《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也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潘安雖然才貌雙全,但人生道路卻很坎坷,尤其在政治方面,潘安在后期投靠了賈南風,在廢太子的計劃中推波助瀾,最終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母親也被處死,然而八王之亂后,潘安趨炎附勢的性格沒有幫到他,趙王司馬倫奪權后,立刻抓捕潘安,并且滅其三族。
第二位衛玠
衛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人,就是現在的山西人,是晉朝的玄學家,也是晉朝官員,他與潘安生活在同一時代,多才多藝,但是卻身體不好。
相傳衛玠五歲時就氣質不凡,年少時到街市去,人們都以為他是玉人,都好奇的去觀看他,衛玠氣質極佳,皮膚白皙又光滑,是名副其實的美男子,而且長大之后越發精細。
在世事方面,衛玠也有著獨特見解,相傳瑯邪人王澄是個有名望的人,平時很少推崇別人,可對衛玠的言論卻嘆息傾倒,而王澄與王玄、王濟都很有盛名,卻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有人說衛玠像玉一樣光潤,他的性子也溫潤如玉,終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顏,衛玠才名在外卻淡泊名利,再加上身體原因,曾多次拒絕入朝為官,后來他搬家到南京,當地的女人都聽聞他的名聲,跑去觀看的人擠成人墻,衛玠的馬車被圍得水泄不通,而衛玠身體虛弱,因勞累成疾而加重病情,回去沒多久就去世了,年僅27歲,當時就有人說衛玠是被看死的,也有詩云"京城媛女無端癡,看殺玉人渾不知。"而成語"看殺衛玠"的典故也是出于此處。
第三位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人,相傳他的老師是屈原,宋玉貌美之說以流傳千年,但宋玉到底有多美卻是千古之謎,因為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考古發現,都沒有找到一張宋玉的畫像,據史書記載,宋玉不但長得漂亮,而且才華卓越,他是屈原之后的辭賦家,所作詞賦流傳至今的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作品。
《登徒子好色賦》中還記載這樣一則故事,說朝中有個叫登徒子的大臣,不喜歡宋玉,于是與楚王告狀,說宋玉太好看,不能讓嬪妃看見,如果看到一定會變心,宋玉得知此事,自然要為自己辯駁,說自己老家有個美貌女子,看著自己三年都沒有動心,登徒子乃是好色之人,他家中夫人其丑無比,但他也能來者不拒,楚王對宋玉的話深表認同,為此登徒子就成了好色的代名詞。
宋玉有才有貌,卻不善為官,最后選擇離開朝堂,重歸鄉野,帶著滿腔遺憾走完了人生。
第四位高長恭
蘭陵王高長恭,又名高肅,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按照現代地理區域劃分他是河北人,對于蘭陵王的貌美《北齊書》、《北史》中記載"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而《蘭陵忠武王碑》中記載"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記載"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由此可見蘭陵王其美貌是不容置疑的。
在北齊宗室將領中,蘭陵王被稱為“北齊戰神”,相傳,由于蘭陵王音容兼美,所以每次上戰場,蘭陵王都會戴上面具才能震懾敵人,但是,據《北齊書》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這里面明確記載,蘭陵王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
蘭陵王半生拼搏沙場,可說戰功赫赫,邙山大捷后,遭到齊后主高緯猜忌,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齊后主高緯派使者送來毒酒,蘭陵王最終含冤致死。
另外在我國歷史上除四大美男外,還有很多美男子,如曹植,周瑜,呂布,韓子高,劉基,趙云,這些人據歷史記載,長相都非常俊美,只不過,他們在歷史文獻當中提及更多的,是他們的其他才能,而并非是專注于夸贊他們的英俊相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