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作者: 宋代    蘇軾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
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
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
困酣嬌眼,
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
尋郎去處,
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
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塵土,
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
點點是離人淚。

【shuǐ lóng yín 】 【水龍吟】
cì yùn zhāng zhì fū yáng huā cí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sì huā hái sì fēi huā ,似花還似非花,
yě wú rén xī cóng jiāo zhuì 。也無人惜從教墜。
pāo jiā bàng lù ,拋家傍路,
sī liàng què shì ,思量卻是,
wú qíng yǒu sī 。無情有思。
yíng sǔn róu cháng ,縈損柔腸,
kùn hān jiāo yǎn ,困酣嬌眼,
yù kāi hái bì 。欲開還閉。
mèng suí fēng wàn lǐ ,夢隨風萬里,
xún láng qù chù ,尋郎去處,
yòu hái bèi 、yīng hū qǐ 。又還被、鶯呼起。
bú hèn cǐ huā fēi jìn ,不恨此花飛盡,
hèn xī yuán 、luò hóng nán zhuì 。恨西園、落紅難綴。
xiǎo lái yǔ guò ,曉來雨過,
yí zōng hé zài ,遺蹤何在,
yī chí píng suì 。一池萍碎。
chūn sè sān fèn ,春色三分,
èr fèn chén tǔ ,二分塵土,
yī fèn liú shuǐ 。一分流水。
xì kàn lái ,bú shì yáng huā ,細看來,不是楊花,
diǎn diǎn shì lí rén lèi 。點點是離人淚。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作者: 蘇軾

簡介 詩詞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譯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蒙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后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97-6002、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10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注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yíng)損柔腸,困酣(hān)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從教:任憑。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
思:心緒,情思。
縈:縈繞、牽念。
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困酣:困倦之極。
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
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zhuì)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落紅:落花。
綴:連結。
春色:代指楊花。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97-600
2、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余音裊裊的效果。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97-600

相關推薦

  • 蘇軾
  • 水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