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襄邑道中

作者: 宋代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fēi huā liǎng àn zhào chuán hóng ,bǎi lǐ yú dī bàn rì fēng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wò kàn mǎn tiān yún bú dòng ,bú zhī yún yǔ wǒ jù dōng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襄邑道中作者: 陳與義

簡介 詩詞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襄邑道中譯文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參考資料:

1、傅德岷 .《唐宋詩鑒賞辭典》:崇文書局 ,2005 .

襄邑道中注釋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yú)(dī)半日風。

榆堤:栽滿榆樹的河堤。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不知:不知道。
俱東: 俱: 一起 指一起向東。

1、傅德岷 《唐宋詩鑒賞辭典》:崇文書局 ,2005

襄邑道中賞析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全詩寫坐船行進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里卻用得很別致。花是“紅”的,這是本色;船本不紅,被花照“紅”,這是染色。作者不說“飛花”紅而說飛花“照船紅”,于染色中見本色,則“兩岸”與“船”,都被“紅”光所籠罩。次句也寫了顏色:“榆堤”,是長滿榆樹的堤岸;“飛花兩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節,兩岸榆樹,自然是一派新綠。只說“榆堤”而綠色已暗寓其中,這叫“隱色字”。與首句配合,紅綠映襯,色彩何等明麗!次句的重點還在寫“風”。“百里”是說路長,“半日”是說時短,在明麗的景色中行進的小“船”只用“半日”時間就把“百里榆堤”拋在后面,表明那“風”是順風。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長與時短的對比中突出地贊美了一路順風,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間。

  古人行船,最怕逆風。作者既遇順風,便安心地“臥”在船上欣賞一路風光:看兩岸,飛花、榆堤,不斷后移;看天上的“云”,卻并未隨之而動。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動,那么在“臥看”之時就應像“榆堤”那樣不斷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來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樣朝東方前進。

  作者坐小船趕路,最關心的是風向、風速。這首小詩,通篇都貫串一個“風”字。全詩以“飛花”領起,一開頭便寫“風”。如果沒有“風”,“花”就不會“飛”。次句出“風”字,寫既是順風,風速又大。三、四兩句,通過仰臥看云表現閑適心情,妙在通過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了既遇順風、風速又大,而作者的閑適之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應該看到,三、四兩句也寫“風”,如果不是既遇順風、風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會與船同步前進,移動得如此迅疾。以“臥看滿天云不動”的錯覺反襯“云與我俱東”的實際,獲得了出人意外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唐音閣鑒賞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相關推薦

  • 陳與義
  • 古詩三百首
  • 紀行
  • 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