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詠史二首·其二

作者: 唐代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lì lǎn qián xián guó yǔ jiā ,chéng yóu qín jiǎn pò yóu shē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hé xū hǔ pò fāng wéi zhěn ,qǐ dé zhēn zhū shǐ shì chē 。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yuǎn qù bú féng qīng hǎi mǎ ,lì qióng nán bá shǔ shān shé 。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jǐ rén céng yù nán xūn qǔ ,zhōng gǔ cāng wú kū cuì huá 。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詠史二首·其二作者: 李商隱

簡介 詩詞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詠史二首·其二譯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于勤儉,衰敗起于奢華。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么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詠史二首·其二注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shē)

何須琥(hǔ)(pò)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xūn)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詠史二首·其二賞析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創作了占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展了傳統詠史詩的涵義,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將其獨特的思想性藝術性臻于和諧統—,在詠史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于一般詩人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隱的詩作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容量。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說,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提出了一切政權成敗的關鍵。

  第二句是兩個典故,第一個是琥珀枕,南朝一個皇帝在四處征戰的時候得到一個非常名貴的琥珀枕,但他將琥珀枕搗碎了給戰士敷。第二個是齊桓公,當年齊桓公和另一個君主相遇,那個君主有很多車,每一倆車都有一顆非常大的珍珠,那個君主為此非常自豪視之為奇珍,但齊桓公說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寶物。這一聯是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兩個典故。青海馬是指能擔當軍國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國的禍胎(當年蜀國因為五壯士拔蛇而蜀路開,導致了蜀國滅亡),這兩句話其實有種國家滅亡也隱隱有天意的意思。義山其實很矛盾,他雖然知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但當時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壯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義山也無法解釋為何國家會走向衰敗,所以他只能將其解釋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當年舜唱的《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幾人曾預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沒人再聽到舜的《南風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將打亂。蒼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華是皇帝儀仗中頂上的華蓋,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國家如此衰敗,不復當年堯舜之風了。

  這首詩,詩人根據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些明確的以古鑒今的態度,包含著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認識更自覺完整。在興亡系于何人的問題上,盡管李商隱受時代的局限,還只能將理亂的命脈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詩中,大都是指責他們敗亂國家的。因此這種揭露更有進步意義。

相關推薦

  • 李商隱
  • 抒懷
  • 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