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

作者: 清代    朱彝尊
【賣花聲】

雨花臺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
小長干接大長干。
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
更無人處一憑欄。
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mài huā shēng 】【賣花聲】
yǔ huā tái 雨花臺
shuāi liǔ bái mén wān ,cháo dǎ chéng hái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
xiǎo zhǎng gàn jiē dà zhǎng gàn 。小長干接大長干。
gē bǎn jiǔ qí líng luò jìn ,shèng yǒu yú gān 。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qiū cǎo liù cháo hán ,huā yǔ kōng tán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
gèng wú rén chù yī píng lán 。更無人處一憑欄。
yàn zǐ xié yáng lái yòu qù ,rú cǐ jiāng shān 。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作者: 朱彝尊

簡介 詩詞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譯文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衰敗的楊柳圍繞著建康城,潮水打著建康清涼山的石頭,早成了個空城,只得寂寞的返回。城南有條名叫小長干的古巷,連接著大長干古巷,唱歌按節拍的鼓扳。酒旗到處飄揚,往日多么繁華。可如今已經零落盡了,只剩下垂釣的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六朝建都的南京,如今一片衰敗荒寒,從前天花降落的地方,而今只留下空蕩蕩的壇臺。獨自一人在此處憑欄遠眺。燕子在斜陽里翩翩飛舞,歸來又飛去,江山卻是依舊如此。

1、袁世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簡編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01:725-726
2、朱敦源中華散曲365首精華今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376
3、徐寒歷代古詞鑒賞下:中國書店,2011.06:637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注釋

衰柳白門灣,潮(cháo)打城還。
小長干接大長干。
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雨花臺:在南京中華門(舊稱聚寶門)外聚寶山上。
相傳梁云光法師在這里講經,感天雨花,故稱雨花臺。
雨,降落。
白門灣:南京臨江地方。
白門,本古建康城的外門,后指代南京。
城:這里指古石頭城,在今南京清涼山一帶。
小長干、大長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
更無人處一憑欄。
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寒:荒涼。
燕子斜陽: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詩意。
原詩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袁世碩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簡編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01:725-726
2、朱敦源中華散曲365首精華今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376
3、徐寒歷代古詞鑒賞下:中國書店,2011.06:637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賞析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  詞的上片一開頭,作者便調動讀者的視覺與聽覺,讓人們看到的是“衰柳”,聽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著空城而退去聲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寫景,而實際上就像傳感系統一樣,作者非常敏銳地從“衰柳”上,從冷潮中,感到了蒼涼冷落,并且把自己這種深沉的感慨,透露和傳導給了讀者。

  接著,作者舉目遠眺:“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放眼望去,小巷大街依舊,而歌板聲卻零零落落,以至子聽不到了;酒簾子稀稀疏疏,以至于看不見了,只有孤寂的漁人在垂釣寒江。寫街巷不著筆于市鷹、鋪面、人煙,而以“歌板酒旗”來點染。看上去,作者好像信手拈來似的,而實際上是從大量的事物中提煉出來的,是從前人的詩句中鍛鑄出來的。朱彝尊把“歌板酒旗”集中起來,先之以“零落”來描寫,繼之以“盡”字來述說:寥寥幾筆便抹去了古都金陵昔日的歌舞升平,而造成一個蕭條幽僻的境界,手法多么簡煉、自然。

  詞的下片以“秋草”起筆,點出了時序,這也與上片的“衰柳”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凋零衰敗的畫面。作者由眼前所見,回溯金陵的往昔。“六朝”的繁華不復存在了,就像那“秋草”一樣枯萎了。“六朝寒”,凝練地概括了漫長的興衰史,一個“寒”字,把視覺與感覺勾通起來,透露了作者吊古傷今的嘆哨之情。寫雨花臺而著一“空”字,進而又寫“空”到了“更無人”的地步。這就是說,此時此地,除了自己,再也沒有別的人了。然而,作者就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獨自倚著欄桿眺望的。

  接下去,一筆陡轉,在“斜陽”里倏地飛來了“燕子”,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覺得似乎有了生機。然而,遺憾的是這燕子卻是“來又去”了。看來,連燕子都感到雨花臺衰敗荒涼,到了不堪棲息的地步了,何況是人呢。這真是在絕無寫處又生出了妙筆。最后,作者以“如此江山”直抒胸臆,把全部感慨著落在這四個字上。

  該詞字字深含興亡交替的感慨,句句流露世事變遷的嘆息,全篇意境深遠渾厚,情思憂戚纏綿。可以說全篇整體寫景,又是整體抒情,景含情深,情以景出。筆力遒勁而醇雅,化用前人舊句,自然和諧,殊不見斧鑿痕。

1、馬步云.景中寓情愫澹中見豐腴——讀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J].名作欣賞,1985,(第6期).
2、張乃良.借古城之盛衰寫胸中之波瀾——朱彝尊《賣花聲·雨花臺》讀析[J].文史知識,1993,(第4期).

相關推薦

  • 朱彝尊
  • 賣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