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祜
張祜簡介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千回掌上橫,珍重遠方情。客問何人與,閩僧寄一莖。
畫空疑未決,卓地計初成。幸以文堪采,扶持力不輕。
三十未封侯,顛狂遍九州。平生鏌铘劍,不報小人讎。
白馬頓紅纓,梢球紫袖輕。曉冰蹄下裂,寒瓦杖頭鳴。
叉手膠粘去,分鬃線道絣.自言無戰伐,髀肉已曾生。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石榴未拆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風裊裊,碧油千片漏紅珠。
一命前途遠,雙曹小邑閑。夜潮人到郭,春霧鳥啼山。
淺瀨橫沙堰,高巖峻石斑。不堪曾倚棹,猶復夢升攀。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名從乾取象,位與坤作輔。鸞鶴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媧女徒巧補。視聽出塵埃,處高心漸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華蓋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見山腳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態,恐動非自主。控鵠大夢中,坐覺身栩栩。
東溟子時月,卻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縷。
石梁屹橫架,萬仞青壁豎。卻瞰赤城顛,勢來如刀弩。
盤松國
碧溪行幾折,凝棹宿汀沙。角斷孤城掩,樓深片月斜。
夜橋昏水氣,秋竹靜霜華。更想曾題壁,凋零可嘆嗟。
【贈內人】
禁門宮樹月痕過,
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
剔開紅焰救飛蛾。
河洛多塵事,江山半舊游。春風故人夜,又醉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