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口誅筆伐拼音
[ kǒu zhū bǐ fá ]
口誅筆伐的意思
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口誅筆伐近義詞
大張撻伐、
口誅筆伐反義詞
無隙可乘、
口誅筆伐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口誅筆伐造句:
1、:況且,未能將壞人“~”于生前,當然也只好口誅筆伐之于后身
2、或打,或罵,或口誅筆伐,或蒸炒煎炸,不如此,何以平民憤
3、雖然如此,羅姆尼仍然興致勃勃地加入到對佩里的口誅筆伐中,因為佩里違背了共和黨的信條。
4、與其中受害最深的七十二人更是成了鐵哥們,整日躲在地下室里對女人口誅筆伐,獲得了精神上的極大勝利
5、人人口誅筆伐,痛斥禍國殃民的“四人幫”。
口誅筆伐相關查詢
口誅筆伐成語接龍
- 伐毛洗髓:刮去毛發,洗清骨髓。比喻徹底清除自身的污穢。
- 伐性之斧:伐:砍伐;性:性命,生機。砍毀人性的斧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 伐異黨同: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 伐罪吊民: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 伐罪吊人: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人”當作“民”,因避太宗諱改。同“伐罪吊民”。
- 伐冰之家:伐冰,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喪祭得以用冰,用以稱達官貴族。
- 伐毛換髓:削去舊的毛發,換去舊的骨髓。比喻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
- 伐善攘羭: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攘:竊取;羭:肥美的綿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口誅筆伐的意思是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本網站提供成語口誅筆伐的意思及拼音發音、近義詞、反義詞、英語翻譯、口誅筆伐出處、造句等詳細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jnuae.cn/chengyu/1111767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jnuae.cn/chengyu/1111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