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置之不理拼音
[ zhì zhī bù lǐ ]
置之不理的意思
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成語基本釋義:
[ 成語形式 ]
ABCD式的成語[ 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置之不理近義詞
置若罔聞、束之高閣、漠然置之、置之度外、視若無睹、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置之不理反義詞
置之不理出處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愿貧不愿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置之不理造句:
1、老巫婆站在湖邊上,往湖里扔面包屑,不遺余力地想引誘鴨子游過來,誰知鴨子對她的這套把戲置之不理
2、可是豹子漫不經心地瞧了老鼠幾眼,又去做它自己的事了,完全置之不理
3、: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在官場上屢遭排斥,楚懷王對他的提議置之不理,他內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過詩歌來宣泄自己,在《離騷》中他寫道:
4、王安石將他推薦給宋神宗,神宗任命他為集賢院校理,他對別人的笑罵置之不理
5、此后,他們通過公證告知華野物業,應解除雙方的物業管理合同,但對方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相關查詢
置之不理成語接龍
- 理屈詞窮:屈:短,虧;窮:盡。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 理所當然:按道理應當這樣。
- 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 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許。
- 理冤摘伏:伸雪冤屈,揭發奸慝。
- 理正詞直: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 理之當然:理所當然,理應如此。
-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氣勢就壯。
- 理不忘亂:國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時候,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
- 理不勝辭: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理應如此:指按理應該這樣
- 理過其辭:過:超過。說理過甚而文采不足
- 理不勝詞:指文章說理不能勝過言辭
- 理固當然:理:道理;當然:應該這樣。按道理應當這樣
- 理虧心虛:因理由不充分而擔心
- 理紛解結:理:整治;解:解開。整治紛亂,解開疙瘩
- 理屈事窮:理:理虧;窮:盡。道理上被壓服,事情已到了山窮水盡
- 理冤擿伏:理:治理;擿伏:揭發隱秘的壞事。伸雪冤屈,揭發隱秘的壞事
置之不理的意思是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本網站提供成語置之不理的意思及拼音發音、近義詞、反義詞、英語翻譯、置之不理出處、造句等詳細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jnuae.cn/chengyu/0115214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jnuae.cn/chengyu/011521424.html